醫療常識★新生兒發生黃疸,該不該停餵母乳?

新生兒發生黃疸,該不該停餵母乳
 
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粉嫩可愛,令人愛不釋手。但孩子出生後沒幾天,皮膚可能會開始發黃,要一直用光照著,令家長擔心,要不要緊?多久才會好?聽說餵母奶也會引起黃疸該怎麼辦呢?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是很常見的,但若不注意恐怕會有嚴重的後果。

新生兒黃疸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體內的紅血球衰老代謝後會產生一種膽紅素,再由肝臟來代謝,最後隨尿液、糞便排出。由於新生兒的肝臟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很快地清除膽紅素。血中膽紅素質累積,表現在鞏膜〈眼白處〉、皮膚、黏膜上,看起來就會黃黃的。

新生兒黃疸包括「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因此紅血球代謝廢物較多),因肝臟較不成熟,膽紅速不易排除,造成黃疸現象。一般嬰兒在出生第二至三天開始就會有生理性黃疸出現,第四至五天達到最高峰,而後一到兩星期逐漸消退。生理性黃疸的指數通常不高過12,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無其他明顯症狀,通常不治療就會消退。

病理性黃疸
通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總膽紅素美日增加超過5mg/dl、足月兒超過15 mg/dl、早產兒超過13 mg/dl,直接型膽紅素超過1.5-2 mg/dl,足月兒黃疸超過一周,早產兒黃疸超過兩周,均可是為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的指數通常大於15,若不治療會導致嚴重的結果,如核黃疸。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因為溶血性疾病而導致體內膽紅素製造過多。引起新生兒溶血的原因包括母子ABO、Rh血型不合,以及台灣人常見的蠶豆症(G-6-PD缺乏症)等。另外吃母乳的寶寶也較吃配方奶的寶寶易發生黃疸情形,這是多重因素所致,若無合併其他疾病,且血中膽紅素值也不是太高,大部分的母乳性黃疸對寶寶是無害的,且會慢慢自行消退,媽媽繼續哺餵母乳也沒有問題。

快快分享這婦幼知識給大家知道吧!

相關推薦

八仙樂園粉塵閃燃造成的燒燙傷事件,喚起大家警覺噴放大量彩色粉塵的 “Color Party" 造成的傷害,行政院也下令在未有明確安全規範前,禁用彩粉辦活動。在北台灣醫護人員全面動員救治傷患時,你可能不知道面對這種大面積的燒燙傷,一般居家護理的人工皮多少可能使不上力,而必須靠大面積的植皮手...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報導】 ▲(左起)川貝、北沙參、百合、杏仁等中藥材。 雖然咳嗽只是小毛病,但是不少人飽受咳嗽之苦。專家看法中醫師吳中儒表示,傳統中醫對咳嗽的看法跟西醫有些不同,中醫認為,引起咳嗽的病因雖然眾多,但是主要分為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主要是由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侵犯肺部所...

閱讀詳情 »

頸椎病正在成為辦公人員、司機及設計人員的職業病!頸椎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頑固性,因為頸椎位於頭顱和胸椎之間,其承受壓力較大,久而久之則容易發生勞損。用通俗的話講,頸椎就像是一個機器上的關鍵零件,隨著機器使用時間的加長,其零部件自然會發生磨損,直至毀壞。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中...

閱讀詳情 »

青少年、銀髮族、體質寒涼、想減肥的,原來大家喝果汁的時間不一樣,挑對時間、用對方式,才能發揮最大功效,才不會反而造成身體負擔。來聽聽養生達人陳月卿、營養師雷小玲的建議喔!《安心水果連皮帶籽打》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師雷小玲指出,以營養成分來說,食物的「皮」和「籽」,含有較多植化素和抗氧化物,如蘋果和葡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