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生兒體重太輕的比例變高,原因竟然是這個!別擔心,這樣做,體重過輕絕對不是個問題!

新生兒體重太輕的比例變高,原因竟然是這個!別擔心,這樣做,體重過輕絕對不是個問題!

早產兒需要更多的照顧與滿滿的愛!
 
Photo/www.sinaimg.cn

每回看到早產兒的相關消息,尤其看到一樣是家有早產兒的媽媽心情寫實的發文....簡短字句的背後,在我這過來人看來,是真心感謝神的恩典。身為新手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巴掌大一點迷你身軀,對於孩子未來的擔憂,是說不出口的不確定感,所以看到早產的寶貝成長進度超前時,對每ㄧ個早產兒家庭來說,不僅鬆了一口氣,也不免想驕傲地炫耀一下!

 

體重過輕的新生兒

事實上,不論早產兒與否,過去二十年來,全球產婦產下體重過輕嬰兒的比例成長了兩倍。何謂體重過輕的新生兒呢?醫學界的通用標準,體重過輕新生兒的定義是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嚴重過輕兒體重低於1489公克,體重過輕的嬰兒比率是二十年前的兩倍。南韓衛生福利部在2013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南韓有5.5%的新生兒被界定為體重過輕。體重過輕的新生兒並不僅出現於南韓,2010年時澳洲有6%、阿根廷為7%,日本則有9.6%。為什麼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比例越來越高且有全球化新趨勢,而這並沒有在小兒醫學界引起很大的警戒心? 畢竟,體重過輕的寶寶,患有先天性疾病及受感染的機率較一般新生兒高。

 

巴掌兒也能頭好壯壯

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的小兒科醫學博士,卡羅.米勒認為,家有體重過輕的新生兒不全然是件棘手的事。關鍵在於,如果新生兒有位身心健康的母親,在安全的居家環境下受到良好照料,體重過輕的小不點也能長得頭好壯壯。美國疾病控制防治中心也同意米勒博士的意見,並指出體重過輕寶寶出生後的28天是黃金關鍵時期,只要照顧得當,體重過輕不是個問題。反之,如果新手媽媽是吸菸又無家可歸的青少女,她所生養的體重過輕寶寶,要擺脫體重過輕的憂慮,就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多胞胎出生體重較輕

另外,有些專家甚至將新生兒體重過輕比例值,視為評量一個國家經濟健全程度的指標。米勒博士以美國為例,新生兒體重過輕比例增多,並不是疾病造成的,而是人工生殖的技術進步,有越多年紀較大的婦女利用新科技以及荷爾蒙療法,拉高多胞胎的出生率,相對地,多胞胎新生兒的體重也較輕。

總而言之,台灣算得上是經濟健全而且醫療資源充裕的國家,絕大數新生兒出生的體重過輕也不需要太擔心,只要新手媽媽們在寶寶接回家後,放寬心用心照顧,並且在新生兒科醫療團隊的支持之下,生下小不點寶寶,不是件太令人擔心的大事。換個角度想,小不點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只是他們想要享受媽媽跟家人更多的關愛!

 

【延伸閱讀】

照顧小寶寶最怕遇到這些事...一旦發生可就不妙了! 

胎兒不是傻傻的長大,有「胎教」真的有差! 

「成為父親」這條路,如果也有爸爸教室,那應該會是…?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粉絲團】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確診「連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國內今日無新增病例,繼續再寫連續第11天確診「加零」新紀錄,這也是國內連續第36天以來沒有出現本土個案了,指揮中心也特別擺上白河蓮農們種植的台灣蓮子,取其確診「連止」的諧音。 ...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疫情趨緩之後,解封措施陸續出爐,但酒店、舞廳何時能夠開門,再度上演中央、地方不同調,尤其針對陳時中拋出要改「實名制」為「實聯制」,不要求名字,只要求實際可以聯絡上人,台北市府今(18)日仍強調「實名制」更重要,相關措施若業者根...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人「動」不夠!根據台北市衛生局2019年調查結果,竟有6成台北市民眾「1個月內運動不到10分鐘」,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莉玲更觀察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加上中國有2名中學生戴口罩跑步猝死的新聞傳出,更讓民眾外出戴口罩運動產...

閱讀詳情 »

▲(照/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明顯降溫,但還是有不少較為緊張的民眾,足不出戶、也睡不好。中醫師就提醒,身體免疫系統的平衡很重要,過與不及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許多人在疫情中焦慮失眠,飲食沒有節制,攝取過多油炸食物或甜食,都容易造成免疫系統的負荷因而失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