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果汁取代吃蔬果 罹糖尿病風險增

果汁取代吃蔬果 罹糖尿病風險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喝果汁好嗎?根據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至少要吃3份蔬菜、2份水果,能夠有效預防罹患癌症及慢性疾病的風險。不過,有些外食族會選擇利用喝果汁取代。對此,醫師強調,直接吃水果跟喝果汁絕對有差,且喝果汁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副理事蕭敦仁指出,根據今年2月的《刺絡針糖尿病與內分泌學》期刊研究,以蘋果汁為例,一杯250ml的蘋果原汁,約有110大卡的熱量及26公克的糖;而一杯250mL的可樂則有105大卡的熱量及26.5公克的糖,兩者的熱量及含糖量相當。

蕭敦仁表示,許多國外研究顯示,喝果汁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有明顯關聯,喝果汁就等於喝含糖飲料,喝愈多愈容易肥胖,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的風險,尤其市售果汁大多不是百分之百的水果原汁,還添加許多糖分及添加物,更有害身體健康。

水果還是用吃的好。蕭敦仁強調,吃水果可以完整攝取到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以及植物營養素,雖然喝果汁也能攝取多種營養素,但根據研究顯示,直接吃水果與喝果汁,對健康的影響還是有差。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96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暑假期間,臨床上不乏過度沉迷網路的青少年,因觀看色情影片引發好奇心,偷拍女生裙底,或是因網路遊戲購買點數,濫用信用卡等,甚至遭網路霸凌者出現情緒低落等現象;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指出,青少年大腦正處於成長階段,若長期時間沉浸在網路世界,恐會因認知偏差,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4歲的小凱時常聳肩、擠眉弄眼,重複清喉嚨以及發出ㄟ的聲音,遭老師指責為故意破壞上課秩序,座位被調到最後一排,父母責罵制止,症狀反而越來越嚴重。經詳細問診及評估,確認小凱罹患妥瑞氏症。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蕭亦伶醫師指出,妥瑞氏症病人不是故意製造動作或聲音,請家長、學校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比率為16.5%(約為1/6),跌傷且有就醫者比率為8%。跌倒引起的身體傷害,重則骨折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率和死亡率,有些長輩因曾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導致功能和活動能力逐漸喪失。國民健康署呼籲...

閱讀詳情 »

今年首次公布「台灣腸胃健康地圖」,為台灣十九縣市進行腸胃健檢,結果發現全台皆陷入警示範圍,其中腸胃力最弱的前五縣市,北部地區就包辦四名。大腸癌是十大癌症之首,根據統計,不到40分鐘(37.3分鐘)就會新增一名大腸癌患者。(胃癌則是排名第七。)推估全台約有92萬名青壯年壟罩在可能罹患腸癌、胃癌的陰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