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標示為"0″還是可能有反式脂肪,避免這五大類食物方為上策 | 早安健康NEWS

標示為

包裝類食品的標示又有新的規定,包括反式脂肪、含糖量、過敏原成分、基改成份等,都將明確標示出來供消費者參考。不過由於反式脂肪的存在與否,其實比多數人想像的要更為廣泛,光靠一張食品標示無法涵蓋全貌,因此從生活中直接避免吃進反式脂肪,方為上策。

新規定下反式脂肪仍然存在

立法委員王育敏指出,台灣現行食品營養標示方式,仍有下列問題,表示未來仍將透過修法解決

1.現行「市售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方式及內容標準」中,規範反式脂肪得以0標示的條件為:「每100公克食品內所含總脂肪不超過1.0公克;或每100公克食品內所含反式脂肪量不超過0.3公克。」由此可見,消費者根本無法從食品包裝中判斷該產品,是否真的沒有反式脂肪。

2.目前食品營養標示方式及內容標準,僅適用包裝食品,然而散裝食品如麵包店賣的麵包、添加奶精的奶茶等,更是高人工反式脂肪的來源,消費者卻無從知悉。

大人小孩反式脂肪都超量

兒童福利聯盟研發處組長邱靖惠指出,兒盟調查發現,七成孩子經常吃零食,一成六的孩子每天至少吃一次零食,孩子最常吃的零食種類,分別為高熱量餅乾(如洋芋片)、含糖飲料(如奶茶)、冰品、點心麵與巧克力類食物(如巧克力小熊餅乾、巧克力棒…等),這些都是常見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反式脂肪的攝取量應低於總熱量的1%,以2,000大卡計算,一天建議攝取量為2.2克。董氏基金會發現,很多大人連正餐都是「反式脂肪餐」的搭配,早餐是人造奶油三明治加奶茶,點心選擇雞排、蛋糕或夾心酥。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呂鴻基指出,心臟血管疾病(簡稱心血管病,CVD)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及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占我國去(103)年十大死因的第二、三、五、八及第十位,其死亡人數共有51,308人,占總死亡人數的31.49%,顯見心血管病是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呂鴻基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反式脂肪及食物有關,國人從小就應養成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

完全禁止反式脂肪有難度

反式脂肪的標示與含量議題,美國這個「先進國家」做法比台灣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宣佈,三年內逐步禁止使用反式脂肪;美國現行的做法與台灣新頒布的方法類似,但標示不含反式脂肪的食品,經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其中有 84% 還是有含反式脂肪,標示與實際情形不符,有誤導之嫌。

不過,依照目前食品加工的做法,要完全不含反式脂肪並不容易。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食物在加工的過程反覆煎炸,需要安定的反式脂肪酸、或飽和脂肪酸。兩相比較,一般家庭用油,為富含多元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健康油脂,加熱後迅速氧化,一天內就會發生酸臭,產生油耗臭味,所以不容易要求加工食品同時注重健康。

另一方面,早年人們認為動物脂肪有害人體,因此多攝取植物性油脂,但植物性油脂在製造過程中需要氫化,會產生反式脂肪。

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長潘志寬表示,在牛、羊肉品及乳品等天然食物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透過目前科技的檢驗方式無法區分天然的與人工產生反式脂肪,這是管理上的一個問題。

生活中如何避免反式脂肪?

如果食品中要完全沒有反式脂肪有難度,就要靠大家自己來把關。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舉出食品標示上常見的一些名詞,雖然不是「反式脂肪」但卻是相同成份,提醒大家注意。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則列出常見或多或少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

1. 西餅蛋糕:蛋糕(瑞士捲、重奶油蛋糕、起士蛋糕)、餅乾(小西餅、奶酥餅乾)、甜甜圈、泡芙、鬆餅…等。

2. 酥皮類:蛋塔、千層派、拿破崙派、雞肉派、鳳梨酥、叉燒酥、咖哩酥、鮪魚酥、綠豆凸、蘿蔔絲餅、老婆餅…等。

3. 麵包類:可頌、肉鬆起酥麵包、菠蘿麵包、大蒜麵包、椰絲奶油麵包、吐司…等。

4. 油炸物:薯條、雞排、鹽酥雞、炸甜不辣、油條、炸豆包、春捲、臭豆腐…等。

5. 其他:如爆米花、洋芋片、牛軋糖、太妃糖、花生醬糖果、巧克力、漢堡、豆沙鍋餅、蔥油餅、泡麵、焗烤食品、燉飯、義大利麵、玉米濃湯、酥皮濃湯、咖哩塊、奶精、奶油球、奶油霜、麵包抹醬、乳瑪琳、沙拉醬等。

延伸閱讀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照/國泰健康管理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大腸癌高居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一般人都知道要及早揪出大腸癌得靠大腸鏡檢查和糞便潛血的篩檢,但怎做大腸鏡才不會做白工,其實檢查前有些準備事項得注意,醫師提醒,檢查的前3天一定要進行低渣飲食,停止食用蔬菜水果、乳製品、高纖豆漿等,而易在腸壁上...

閱讀詳情 »

「老師!我想一個人到樹下吃飯,因為我害怕同學們看到我害怕的樣子…。」這是一個年僅10歲的孩子,因為疾病遭受到媒體曝光,寧願選擇孤獨,默默承受這社會原本不該有的壓力。 還記得,澎湖在10多年前曾發生一名因輸血感染愛滋的國小學童嗎?時間過得飛快,這名「學童」已經高職畢業了。 但又為何提及...

閱讀詳情 »

A小姐(化名)是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業務,牙齒排列有些凌亂,她有項不為人知的痛苦,就是每當吃東西,特別是需要賣力咀嚼的時候,都會感覺顳顎關節疼痛,一直以為是壓力太大造成,為了擁有美麗牙齒,改善外觀,同時也希望改善顳顎關節疼痛困擾,她諮詢專業牙科醫師,牙醫師許先麟評估後發現,她不但牙齒排列凌亂,還有牙...

閱讀詳情 »

隨著冬天腳步來臨,許多潛伏的病毒也都蠢蠢欲動,其中還包括風險較高的病毒,像是流感、諾羅病毒、腺病毒、腸胃型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由於冬天相對濕度較低,病毒的粒子可以飛得比較遠,再加上天氣冷,大家都喜歡躲在室內,交叉感染機會大幅增加!當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出現時,許多患者都以為是感冒,耳鼻喉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