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人手臂置換膝蓋 術後半天可下床走路

機器人手臂置換膝蓋 術後半天可下床走路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

膝關節使用頻繁,逐漸退化無可避免,加上肥胖及O型腿等因素,容易造成膝關節內側磨損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據統計60歲以上的患者約有6成,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經營傳統雜貨店的張女士就深受其害。

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須將全膝蓋切除再重新組裝回去,好的組織與壞的組織一併被切掉,連十字韌帶及神經都無法倖免,術後不僅要住院一周,還得花上三個月時間復健;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則可針對部分損壞關節做磨除。

預防膝關節退化要從生活開始做起,如避免長途跑步、跪著做家事等等,盡量少讓膝蓋承受過大壓力,若有疼痛症狀,應盡早尋求醫師協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0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67歲婦人退休後一直有失眠困擾,一開始以助眠劑入眠,但症狀卻仍未好轉,一度還因為害怕藥物有副作用,擔心影響健康,導致更無法安心入睡;鹿東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凱茗指出,患者後來接受醫院睡眠中心建議,採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後,已逐漸恢復睡眠品質。 解決失眠困擾 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名70多歲阿嬤,有糖尿病史,長期透過口服降血糖藥,但卻仍未有效控制血糖,讓她擔心終身都得仰賴測血糖過活;鹿東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余宜叡指出,監測血糖次數多寡,的確能馬上了解食物種類和分量對於血糖影響,更能有效控制血糖,只要懂得聰明測血糖的方法,就不需有壓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前年初約70歲的王女士陸續出現流鼻血情形,起初並不特別在意,但出血狀況愈來愈嚴重,因此至耳鼻喉科就診,當下隨即進行切片檢查,確診為鼻腔內的惡性黑色素瘤,也接受切除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在去年中旬追蹤時發現肺部及肝臟轉移,後續又接受了化學治療、介白素治療及免疫治療,目前穩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患者一年比一年多!醫師表示,近十年失智症逐漸成為社會議題之一,造成健保及社會負擔,若懷疑家中長輩有失智傾向,認知功能越來越差,建議及早就醫診治。 藥物+非藥物 改善失智生活品質 萬芳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兆煒解釋,失智症治療主要可以分為藥物及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