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翻攝今日頭條,下同

吃過飯了嗎?建議你吃完再來看!看完這組圖你一定會去刷牙的,千萬別少於兩分鐘,不要偷工減料,否則,你的牙……

這些圖片來自英國《每日郵報》,通過顯微鏡觀測牙齒,會發現上面有無數的細菌以及更多骯髒的物質,怪不得有人說一次接吻,8000萬口腔細菌大交換,浩浩蕩盪,像春節觀光景點的人流一樣啊……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藍色的球形地毯細菌和紅細胞緊緊貼著黃牙表面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牙齒放大1000倍的彩色照片,上面顯示了點狀潛伏在牙齒上的細菌。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點狀細菌聚集在牙齒上的放大圖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被放大的智齒,底部已經被細菌分解,只剩下冠狀的頭部。看著好像一塊被炸開的岩洞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牙齒或牙齦上附著的大量yellow-coloured細菌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附著在牙刷上的菌斑,不及時清理可能引起蛀牙、牙齦炎或其他口腔疾病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刷牙前的牙刷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刷牙後的牙刷

看完有沒有馬上刷牙的衝動?繼續往下看,教你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有八大刷牙誤區,您可千萬別犯。

誤區一:冷水刷牙

正常人用溫水、冷水刷牙都可以,但對於牙本質敏感的人來說,用冷水刷牙會加重牙本質敏感。為此,建議刷牙時用接近體溫的溫水效果最好。

誤區二:刷牙很用力

用軟毛牙刷,輕力,用力過猛會傷害牙齦,還會導致楔狀缺損。

誤區三:刷牙橫著刷

橫向刷牙無法清理乾淨牙齒縫隙裡的垃圾,還可能導致牙齦損傷。正確的刷牙方式是順著牙齒的縫隙豎著刷,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往上刷。

誤區四:用大牙刷才刷得乾淨

每個人的牙齒大小不一,要選擇自己合適的牙刷,牙刷頭的大小應該等於2個半到3個牙齒的寬度;選擇自己覺得舒服、能在口腔內靈活運動的牙刷即可。

注意!刷牙時間低於3分鐘的牙齒長這樣!看完你絕對恨不得每天刷十次!

誤區五:不刷大牙

不少人覺得口腔最裡面的大牙別人看不見,刷起來吃力,每次刷牙只刷上下門牙附近。刷牙時應做到每顆牙都刷到,而且每顆牙齒的每個面都刷到。

誤區六:一把牙刷用一年

一般牙刷的使用壽命最好不超過3個月,3個月應換一次牙刷。

誤區七:只早不晚

這是不少人的通病,吃了一天的東西,細菌累積在口腔,晚上不刷牙,危害更加勝過早上。應做到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誤區八:刷牙時間不夠

普通人的刷牙時間至少應為3分鐘,如戴牙套建議延長刷牙時間。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因資訊傳播快速透明,民眾大都能在短時間內建立防疫觀念,但網路也充斥許多似是而非觀念,比如為避免接觸傳染,消毒液的使用就很重要,以下就以最常見的酒精、漂白水及次氯酸水,從消毒能力、適用時機及人體影響三方面分析如何正確使用。 酒精適合消毒手...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躲疫情不敢出門,也別一直「低頭」!一名44歲男性上班族,工作本來就需要長期坐在電腦桌前,下班後的消遣也愛用手機上網,屬於標準的低頭族,最近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更少外出了,低頭滑手機時間倍增,2周前開始隱約感覺上背發痛,隨後連手臂、手指...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2.0」今(12)日上午9點正式開放預購,儘管中央早就呼籲口罩線上預購並非先搶先贏,將一路開放到18日晚上8點,但台灣人似乎依舊偏愛「搶頭香」,其中最方便的手機健保快易通APP幾乎一開放就當機、閃退,而健保署統計,開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