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中提到:「吾年未40,而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不論古今,牙齒的優劣,與健康息息相關,能否攝取到充足的營養來源,一定要有穩固的牙齒才行。

對退休族來說,常見的牙齒問題,又有哪些呢?

 

5症狀 不容小覷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膺復牙科主治醫師馮聖偉說明,隨著年紀增長,牙齒就像其他器官一樣會退化,咀嚼能力與牙齒的穩健度,會逐漸下降,常見的毛病,主要有下列5種:

1.牙周病的惡化:牙周病多半發生於牙齦、牙周韌帶以及齒槽骨,當口腔內的牙菌斑堆積到一定的程度時,會產生酵素破壞牙周組織,產生牙齦流血、口臭、紅腫化膿、掉牙等危機。

2.牙根部齲齒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造成牙根部蛀牙的原因,和牙周疾病影響、口腔衛生不佳使牙菌斑附著、唾液分泌減少使酸鹼值改變有關係。

3.多顆牙齒喪失:因長期的牙齒磨耗,影響齒槽骨的吸收,或是長期食用檳榔,間接使咀嚼功能和營養攝取受到影響。

4.口乾症:反覆的口乾舌燥,國民健康署統計發現,口乾症的成因,又分為以下4類:

(1)藥物副作用影響:服用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神經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
(2)年齡:隨著年紀增長,口腔內的唾腺會逐漸萎縮。
(3)疾病影響: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會使唾腺功能受到抑制。
(4)頭頸癌患者:此類患者若正在接受化療或治療也會出現口乾症。

馮聖偉醫師補充,常用嘴巴呼吸、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亦會促使口乾症變嚴重。

5.不合適的活動義齒:65歲以上者,幾乎人人都有活動義齒(假牙),不管單顆還是多顆,選擇配戴前必須確定符合自己牙齦與周圍牙齒的結構,否則會時常感到不適,影響生活。

 

最佳狀態:20~30歲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馮聖偉醫師指出,人類牙齒最健康的時候,約是20至30歲的時候。最好從這時開始,就要時時注意口腔的衛生清潔,每半年回診洗牙一次,可能的話,三餐飯後2個小時內刷牙,也能避免牙菌斑的堆積。

 

【延伸閱讀】

〈影音〉牙套、假牙、植牙哪一個好?

牙周病會導致暴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本土新增14例COVID-19確診病例,其中台北再增9例成為全台之冠,為了進一步殲滅病毒,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明,一但有確診者,必須要再調監視器、找電信足跡,「去過阿公店的也不會跟你說他去過。」柯文哲指出,目前印度變種病毒已經入侵104個國家,即便像是美國疫苗打滿兩劑...

閱讀詳情 »

台灣自購的第三批56萬劑AZ疫苗,今下午由華航從泰國運抵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桃園市長鄭文燦到場接機、視察冷鏈倉儲。蘇貞昌受訪時被問及,疫情衝擊經濟,是否可能推出5000元的消費券?他回應,去年行政院推出三倍券,創造近1000億經濟效益,今年除了趕快控制疫情,中央也正規畫各種方法來幫...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哲/台北 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COVID-19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第二輪共計約94.1萬人已完成預約接種,將自明(16)日起開始施打,請民眾攜帶健保卡,如為第二劑接種者,亦請攜帶接種紀錄卡,於預約時間準時至預約地點接種疫苗。如民眾錯過預約時段,可於當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