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腦中風愈來愈年輕!「這些生活習慣」記得改...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腦中風愈來愈年輕!「這些生活習慣」記得改...

近年來隨著氣候的變化,國人飲食習慣偏油炸及精緻。生活型態改變,加上運動量減少,慢性疾病患者年齡越來越多,高血壓病人與日俱增,導致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增加,另外也逐漸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

年齡已經不是腦中風的指標之一

據衛服部統計,台灣地區腦血管疾病是10大死因的第3名,腦中風好發於65歲以上的患者,且約佔發病60~75%,傳統觀念上年齡常被當作腦中風指標之一,但根據臨床觀察發現,腦中風愈來愈年輕,可見其他因素造成腦中風的比率漸增,生活習慣恐為主因!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復健科護理師涂蘭馨指出,中風後的生活對病人及照護者都具有極大改變,往往不只是經濟上的負擔,對心理上也會產生壓力,所以中風患者或照護者常於出院前幾天,就會開始詢問醫師及護理師,避免再次中風的預防方法,希望能徹底杜絕隱形殺手。

找出危險因子 減少誘發中風的機率

涂蘭馨護理師表示,一般而言,再次發生腦中風的機率為1/3,而雖然表面上腦中風在短時間內發生,但實際上腦血管的病變或危險因子早已存在。預防再次腦中風的方法就是盡量找出生活中的危險因子,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喝酒、飲食習慣異常,並針對這些危險因子做好預防及控制,以減少誘發中風的機率。

面對患者或照護者的提問,患者需要漸漸改變生活型態,不再攝取高油、精緻化的食物,才能避免再次中風。涂蘭馨護理師提醒,中風的發生並不是無限迴圈,只要遵循及踐行醫護人員的指示,再次發生中風的發生率會漸減,患者或照護者無需過度緊張。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名年約19歲男大生近日觀察小便,發現顏色多呈現茶葉色,且臉色逐漸變黃,擔心罹患肝病,至肝膽腸胃科就診發現,患者的膽紅素偏高但肝功能指數正常,合併不正常、原因不明的貧血,因此細心的將患者轉至血液腫瘤科,安排檢驗後確診為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使用類固醇,患者症狀漸漸改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孩子成長過程中,「生長」與「發展」均衡並進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遺傳、環境等諸多因素,並非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循著相似的順序與速度,有些症狀的發生也可能是因為後天環境刺激不足導致,父母應隨時觀察、關心孩子,避免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 台灣每年平均15,000名嬰兒可能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提重物、走樓梯越來越吃力?「顧骨本」不該只是停經後婦女與銀髮族的專利,年輕族群也更應該小心預防!依據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50歲以上男女骨質疏鬆盛行率分別為23.9%及38.3%。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達14.36%,...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50歲王姓男子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近5年,雖然有規則的服用藥物、定期運動並控制飲食,飯前、後的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很正常,最近運動時常覺得體力不支,出現失眠、腸道不適等症,抽血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卻明顯退步,患者擔憂需要洗腎,經中醫師進行中藥調理,並持續服用西藥,半年後再次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