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中提到:「吾年未40,而視茫茫,髮蒼蒼,齒牙動搖。」不論古今,牙齒的優劣,與健康息息相關,能否攝取到充足的營養來源,一定要有穩固的牙齒才行。

對退休族來說,常見的牙齒問題,又有哪些呢?

 

5症狀 不容小覷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膺復牙科主治醫師馮聖偉說明,隨著年紀增長,牙齒就像其他器官一樣會退化,咀嚼能力與牙齒的穩健度,會逐漸下降,常見的毛病,主要有下列5種:

1.牙周病的惡化:牙周病多半發生於牙齦、牙周韌帶以及齒槽骨,當口腔內的牙菌斑堆積到一定的程度時,會產生酵素破壞牙周組織,產生牙齦流血、口臭、紅腫化膿、掉牙等危機。

2.牙根部齲齒增加: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造成牙根部蛀牙的原因,和牙周疾病影響、口腔衛生不佳使牙菌斑附著、唾液分泌減少使酸鹼值改變有關係。

3.多顆牙齒喪失:因長期的牙齒磨耗,影響齒槽骨的吸收,或是長期食用檳榔,間接使咀嚼功能和營養攝取受到影響。

4.口乾症:反覆的口乾舌燥,國民健康署統計發現,口乾症的成因,又分為以下4類:

(1)藥物副作用影響:服用降血壓藥物、利尿劑、神經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
(2)年齡:隨著年紀增長,口腔內的唾腺會逐漸萎縮。
(3)疾病影響: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等,會使唾腺功能受到抑制。
(4)頭頸癌患者:此類患者若正在接受化療或治療也會出現口乾症。

馮聖偉醫師補充,常用嘴巴呼吸、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亦會促使口乾症變嚴重。

5.不合適的活動義齒:65歲以上者,幾乎人人都有活動義齒(假牙),不管單顆還是多顆,選擇配戴前必須確定符合自己牙齦與周圍牙齒的結構,否則會時常感到不適,影響生活。

 

最佳狀態:20~30歲

牙齒最佳狀態是「20~30歲」!牙齒常見的5大症狀在這...每半年記得回診洗牙一次!

馮聖偉醫師指出,人類牙齒最健康的時候,約是20至30歲的時候。最好從這時開始,就要時時注意口腔的衛生清潔,每半年回診洗牙一次,可能的話,三餐飯後2個小時內刷牙,也能避免牙菌斑的堆積。

 

【延伸閱讀】

〈影音〉牙套、假牙、植牙哪一個好?

牙周病會導致暴斃?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準媽媽們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堂課,了解產前篩檢項目絕對是大事,最多人熟知的就是唐氏症篩檢,因為它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不過,婦產科醫師提醒,只知道唐氏症篩檢不夠,還有兩種基因遺傳疾病,X染色體脆折症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也有不可忽視的發生率和疾病嚴重度。  X...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最新確診數字攀升至267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15例COVID-19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分別為6女、9男,年齡10多歲至60多歲,個案發病前,以美國及英國為主要活動國家,出國目的則多為工作或就學。值得注意...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戰線已經從境外拉到社區,居家檢疫成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口中,在邊境採檢之外,接下來最重要的第二條防線,日前隨機押陣第二批武漢台商返台而必須接受居家檢疫的防疫醫師以及護理師,在檢疫期滿後,今(27)日雙雙現身說法,...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疫情影響,國際間原料藥「斷料」的陰影一直無法擺脫,為了避免有人趁機囤貨,食藥署今(27)日宣布實施管制措施,要求全台醫療機構或藥局採購藥品時,不能超買,只能採前一年的月平均實際用量來採購,如果叫貨超過上限,經調查認定有囤貨事實,將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