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

 男嬰腹脹不喝奶 竟是肝腫瘤在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一名出生3個多月大的男嬰,因腹脹、食慾不佳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他長了一顆4.8公分的肝臟血管瘤,所幸此瘤為良性,且沒有血液方面的併發症,所以先以藥物治療,但服藥效果不佳,喝奶量也大幅降低,最後在以不影響幼兒成長發育的情況下,為他進行肝腫瘤切除手術,目前已無大礙,術後恢復良好。

對此,台北慈濟醫院小兒外科陳克琦醫師表示,2歲以下幼兒最常見的是惡性的肝母細胞瘤,家長若發現嬰兒有腹脹、腹痛合併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肝母細胞瘤 平均發病年齡為1歲半

肝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及惡性,2歲以下的良性腫瘤最常見的是嬰兒型血管瘤,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腫塊,嚴重的話可能會有血小板下降、凝血、貧血和心臟衰竭等問題。

而惡性小兒肝腫瘤則以肝母細胞瘤最為常見,陳克琦醫師表示,根據統計肝母細胞瘤發生率在兒童癌症中約佔1.8%,大部分發生於2歲以下,很少超過5歲,發病的平均年齡為1歲半,男與女的發病率約為1~2:1。

懷孕飲酒、出生體重低 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是一種胚胎性腫瘤,形成時間可能發生在懷孕晚期,根據研究發現,染色體異常、遺傳因子、出生體重低、懷孕期間服用口服避孕藥、使用促性激素、母親懷孕大量飲酒等,都可能導致嬰兒罹患肝母細胞瘤。

肝母細胞瘤發病初期症狀大多不太明顯,多數是家長在為幼兒更衣或洗澡時,偶然發現右上腹部的腫塊;患者後期會出現上腹或全腹膨起、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瀉、發燒、食道靜脈曲張、黃疸等症狀。

腹痛、腹脹為症狀之一 提醒家長勿輕忽

在小兒肝腫瘤的治療方面,陳克琦醫師表示,良性腫瘤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痊癒,但若是惡性肝母細胞瘤則採取將腫瘤盡可能完全切除,再加上化學治療或行肝臟移植等方式,如此一來才有可能治癒。此外,由於兒童再生能力強,肝臟部分切除後,經過一段時間,仍可再生至原來的大小。

最後,醫師提醒各位家長,小兒肝腫瘤不論是良性或是惡性,最常見的症狀是腹脹和腹痛,這些症狀不見得是脹氣或腸胃問題,若有觸摸到腹部腫塊時,一定要及早就醫診療,以避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發燒、流鼻水,真的只是感冒嗎?D68型腸病毒症狀不像一般腸病毒會出現水泡,而是發燒、流鼻水、咳嗽及喉嚨痛的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嚴重將併發肺炎、腦炎、肢體麻痺以及急性無力脊髓炎等,甚至死亡。國內歷年只有零星感染個案,但新北市近期已檢出4例確診個案。 發燒、流鼻水等 7...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時入冬季,開始轉冷、乾燥,為皮膚道帶來考驗。有些人的皮膚開始粗糙脫屑,容易搔癢,嚴重甚至於敏感發紅龜裂。冬季有2大因素不利皮膚,包括寒邪(過冷)與燥邪(過乾)。單用保養品若覺得不夠,究竟有那些辦法可以有效保護肌膚呢? 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 冷天易發皮膚病症 奇美醫院...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1名林姓母親,疑似因與丈夫起口角,帶著4歲兒子與2歲女兒在家中燒炭自殺。上大夜班的父親未察覺異狀,在家中呼呼大睡,幸虧警覺性高的幼兒園老師與鄰居發現異狀上門詢問,才及時將母子3人送醫急救。 長期壓力加上衝突事件 易造成憾事發生 家扶基金會蒐集2017年1至11月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造成血壓升高,引發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 隨時補充溫開水 起床先添衣 國民健康署提醒,年度將屆,工作一忙碌起來,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