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瘦高爆血管 馬凡氏症侯群遺傳高、壽命短

瘦高爆血管 馬凡氏症侯群遺傳高 壽命短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4歲蘇姓婦人去年母親節前突然昏倒送醫,竟是死亡率極高的「巨大主動脈瘤破裂」!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余榮敏主任及時手術搶救,確認病因為「馬凡氏症侯群」,追蹤近一年,今年母親節他們全家可以再次歡慶,余主任說,這是從醫最大的回報了。

主動脈血管比正常大了3~5倍

從事美容服務業的蘇姓婦人,去年五月九日早上工作告一段落,開始吃早餐,才吃幾口就再吞不下,手往前伸、雙腳半跪著昏倒在地。送到醫院急診時,血壓低到只有61/42,人已經休克,醫護急救時發現左側主動脈血管直徑10公分,比正常的2、3公分大了3~5倍。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余榮敏主任接手開刀,緊急放入主動脈支架,並修補主動脈破裂的地方,終於穩住病況。

瘦瘦高高手指頭長是典型特徵

蘇姓婦人才44歲,為什麼會罹患致命疾病?余榮敏主任詢問家族史,發現婦人的媽媽跟姊姊分別在30、40歲左右往生,檢視她的身材,外表具備典型「馬凡氏症侯群」特徵,即瘦瘦、高高,手指頭像蜘蛛一樣,當一邊手掌握住對側的手腕時,拇指與小指能夠重疊在一起。

雙親一人罹患 子女五成也遺傳

余榮敏主任指出,馬凡氏症侯群不具人種或性別差異,雙親中有一人患有此症,其子代不分性別,每胎皆有五成遺傳機會。馬凡氏症侯群病人,因主動脈、結締組織先天脆弱,症狀可從輕微到很嚴重,如平時不注意血壓心跳控制,就像結構比較薄的氣球愈膨脹愈大,最後就會破掉。常見病徵包括升主動脈擴大、二尖間瓣膜逆流,造成心臟衰竭問題,另外易有主動脈剝離或是主動脈瘤等,都可能猝死,統計發生率在萬分之1~3之間。 

天天溫和運動 天冷適當保暖

余榮敏主任提醒,知道有遺傳的疾病就要預防,天天走路溫和運動,天冷保暖很重要。蘇姓婦人說,「錢再多,如果命不在了,都沒有用,孩子沒有媽媽是很可憐的,經過這次無常,更體會到親情、健康的重要。」現在,余主任也追蹤蘇姓婦人的子女,讓他們每年母親節都能平安溫馨度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8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生殖技術越來越進步,「凍卵」蔚為風氣,不管目前有沒有想生小孩,這都成為一個「生育保險」的選項。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卵子數量先天已注定!數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減少,所以為了將來孕育生命的需求,保存品質優良的卵子反倒是重要課題,30~35 歲,短期內沒有生育計劃者,就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蘊晨報導】陳媽媽一直有閱讀書報的習慣,前幾天剛慶祝完60大壽,但最近早上起床總覺得視力模糊,連每天閱讀的報紙看起字來也感覺吃力,出門散步眼睛對日光也變得特別敏感,不是很舒服。在一次與鄰居的聊天過程中,曾經動過白內障手術的鄰居提醒這有可能是白內障的症狀,建議陳媽媽到眼科檢查,經兒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感染新冠病毒後,不少人會出現心悸、疲倦、暈眩等後遺症,且維持超過2個月並影響日常生活的相關症狀,被稱之為「長新冠」(Long COVID),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林庭瑀博士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直播中表示,以往我們都會以為只有感染過新冠肺炎的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我國接獲歐盟通知「歐盟數位新冠證明」(EU-DCC)自年2月1日起,歐盟會員國之數位疫苗接種證明有效期,已從365天調整為270天。至於追加劑(第3劑)的數位證明則沒有期限。為配合歐盟資料更正,請各場所使用查驗程式,可透過重新連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