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症療法更精準化 病理診斷不可少

癌症療法更精準化 病理診斷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癌症蟬聯國人死因首位長達34年,人人聞癌色變!醫療發展快速,精準治療成為趨勢,晚期黑色素癌、晚期肺癌,目前已有免疫療法,讓棘手的癌症不再可怕。醫師提醒,使用免疫療法前,應先進行病理診斷,腫瘤細胞PD-L1表現量大於50%才適合。

每5分18秒有1人罹癌

根據衛福部104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蟬聯34年榜首,共有4萬6829人死於惡性腫瘤,平均每5分18秒有1人罹癌,11分1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

免疫療法通過黑色素癌、肺癌適應症

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分子病理科主任周德盈指出,癌症治療從以基因突變為標靶的個人化治療,進展到免疫檢查點PD-L1抑制劑,目前免疫療法陸續通過晚期黑色素癌、晚期肺癌適應症,且有不同適應症於臨床試驗中。

PD-L1表現量大於50% 使用免疫療法有效

周德盈理事長表示,以晚期肺癌為例,首先確認為非小細胞肺癌,並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檢測腫瘤細胞PD-L1表現量大於50%,適合使用免疫療法;而PD-L1表現量愈高,使用免疫療法反應效果愈好。

PD-L1檢測三要 有助精準治療判斷

周德盈理事長強調,PD-L1檢測有三要,包括,「要檢測PD-L1」表現量進行個人化診斷、「要及早治療」聽從醫囑,以及「要隨時注意」治療後反應,透過病理診斷有助於精準治療判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國內證實有輻射污染建築物已超過20年,影響範圍集中在北台灣地區,其中確定曾受影響的就超過7千位民眾。長久以來台灣在輻射安全防護上與國際間仍有差距,台北市率先三讀通過修正相關自治條例,增列輻射污染建築物的居民,一年所受輻射劑量在1毫西弗以上,並有重大傷亡者,可向北市府申請慰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台灣出現首例H7N9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國人小心防範,但不必驚慌;小兒科醫師則是提醒,遠離病毒感染要勤洗手,以及使用抗菌消毒劑做好清潔,但對於家有過敏氣喘兒,則要避免使用漂白水,以免誘發氣喘。根據疾管局疫情資料顯示,國內腸病毒疫情正在升溫,再加上H7N9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家中老人若是常喊胃痛,可得要小心恐是幽門桿菌惹禍!根據統計,國人幽門桿菌感染率高達五成五,而且年齡越大,感染率越高;另外,研究發現,老人若染有幽門桿菌,並長期服用止痛藥,則出現胃出血機率要高出61倍之多,不得不慎。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為54.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大部分乳房外科醫師都是男性,在面對乳癌病友時,很難「感同身受」,反倒病友姊妹分享罹病經驗,相互扶持,更能活得寬心自在。大林慈濟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林世彬指出,透過自我檢查,可以發現乳癌早期,增加存活機率,女性朋友千萬不可忽略。為了提供乳癌病友私密空間,大林慈濟成立乳房醫學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