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和巴金森氏症 傻傻分不清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大家都知道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會出現四肢抖動的症狀,但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的時候,也會有類似動作,到底該怎麼區分呢?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表示,癲癇患者在發作時,是沒有意識的,眼神會呆滯上吊;但巴金森氏症的患者發作時意識清醒,並不自主的四肢抖動。

癲癇,是大腦皮質上的腦細胞間歇姓、隨時隨地、不受控制的亂放電,導致臨床上干擾到病人的神智、行為、情緒、運動和感覺,而若上述這些干擾每次都是一樣的,就是癲癇了!但並非每次癲癇翻作都會有四肢抖動的大發作情形,也有些患者會有失神性的發作,看起來好像是在發呆,但雙眼會上吊或呈現呆滯、嘴唇會發白等,怎麼叫也回不過神來,大約會持續1-2分鐘左右,且等發作結束後,患者會完全記不得剛才發生的事。

而巴金森氏病則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典型症狀有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手部抖動的樣子很像銀行櫃員用手指數鈔票一般,頻率約每秒3-5下。若把手伸直或是拿東西、作動作時,手部的抖動會因此減緩許多或是消失。且病人出現手抖的同時,同側肢體的動作也可能變得不靈活、容易酸痛,例如走路時同側的腳會覺得僵硬酸麻,好像拖著腳在走路。

由於癲癇大發作時的四肢抖動症狀,和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大抖發作相似,因此常被民眾「認錯」!曾幼玲便拿自己的母親做例子,原來,曾媽媽幾年前因巴金森氏症住院時,某天突然出現雙手大抖情形,嚇壞了旁人,護理人員立即打電話告知,「妳媽媽好像癲癇發作了!」

接到電話的曾幼玲還很困惑,母親從來沒有出現癲癇症狀,怎麼能會突然癲癇發作?一直到某天剛好探病時,遇到母親大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護士小姐誤會了!「因為這不是癲癇,是巴金森氏症引起的雙手大抖!」

到底該如何區分?曾幼玲強調,「眼神是關鍵!」只要症狀出現時,嘗試呼叫發作者的名字,並仔細觀察對方眼神,是呆滯上吊的?還是清醒的?如果是前者,那就很有可能是癲癇發作,若是後者,便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巴金森氏症。曾幼玲進一步說明,「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時,意識仍很清醒,只是雙手會不售控制得發抖、或全身冒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從高雄氣爆、復興空難到八仙塵暴,公安意外事故頻傳,對醫療體系都是不小的衝擊,更凸顯出政府的應變能力、醫療人力不足等問題。 大型事故需設置指揮中心 針對高雄氣爆的醫療應變處置問題,高雄榮總急診部外傷醫學科主任、衛生署高屏區緊急醫療災難應變中心副執行長、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還記得小時候班上總是有毛毛蟲同學嗎?只要老師一轉身,馬上就不安份,這些孩子常被冠上調皮搗蛋的形容,其實,他們可能是身不由己,因為是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正常在作怪。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指出,早期過動症診斷不易,家長容易歸因於教導方式不當,以為只要孩子長大自然就...

閱讀詳情 »

由震旦集團陳永泰公益信託主辦、聯合勸募協會協辦之「傳善獎」,第一屆頒獎典禮於今(17)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現場近300位社福機構代表與關心公益事務的民眾熱情與會,現場隆重溫馨。典禮中,震旦集團董事長袁蕙華女士親自頒獎給五家得獎社福機構,並播放由公共電視製作的得獎單位影片。此外,邀請公益平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雙薪家庭生活忙碌,許多新手爸媽一忙起來,就忘記帶寶寶接種疫苗,或發生漏打情形又不知該怎麼辦。疾管署推出「萌寶日記APP」,家長只要輸入寶寶的生日,即可自動換算各項公費、自費疫苗可接種時間,並適時提醒;若發生漏打,也能自動計算接種時程,再也不用擔心寶寶漏打疫苗。 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