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發燒鼻塞臉頰腫 黴菌性鼻竇炎恐致命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黴菌原本就存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之中,藉由呼吸運動被吸入鼻腔並附著在黏膜,通常不會造成疾病,但這些寄生黴菌,在某些情形之下,也能從單純無害的寄生迅速進展到致命的疾病。

開業醫診所醫師巫剛肇指出,當鼻子構造異常,例如長鼻息肉或慢性鼻竇炎時,鼻腔的清潔運動受到阻礙,使得原本附著的黴菌有機會逐漸生長,以致菌絲互相纏繞成團,形成所謂的黴菌球,並且造成慢性鼻竇炎症狀。

特別的是,黴菌球所導致的鼻竇炎通常只影響單一鼻竇,且7-8成在電腦斷層會看到如同鈣化般的白點,需要透過手術解決阻塞,並清掉黴菌球後多數不會復發,只是抗黴菌藥物角色未明;另外還有一種侵襲性黴菌性鼻竇炎,多數好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例如血癌、化療、器官移植、糖尿病或愛滋病等,此時黴菌不光是寄生在黏膜表面而是進一步侵入血管造成局部組織壞死並逐漸向周圍擴散,甚至有可能在幾天之內致命。

巫剛肇進一步表示,侵襲性黴菌鼻竇炎通常會發燒、鼻塞、臉頰腫、流鼻血,甚至視力或意識狀態改變,一般來說變化很快,就診時可能已經擴散,臉頰腫痛的患者要特別留意鼻腔或口腔組織是否有壞死的情形;診斷方式主要是靠病理科醫師化驗開刀或切片後取下組織是否有遭黴菌侵襲的情形。

巫剛肇提醒,治療方面因為患者多數免疫力差所以讓治療更顯複雜,除控制原來疾病之外,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最為重要,一旦產生懷疑就應該考慮使用抗黴菌藥物,合併外科切片及清創治療方為上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515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tanniaobing,下同) 皮膚覆蓋於人體的表面,可以算是人體最大、面積最廣的器官,可以反映出內臟的病變。所以從皮膚觀察某些病癥的信號,也是有理可循的。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近年來,醫學界研究發現,不少缺乏典型徵狀或是處於隱性期間的糖尿病人,其皮膚往往會出現種種異常變...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當你或者孩子出現便秘,最嚴重能到什麼程度?三天,一週排便一次?如果是飲食問題造成的便秘,注意一下飲食結構基本能解決。但是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麻煩就大了。 李龍,首都兒研所普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每天接診的小患者裡,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便秘。除了少部分是生活習慣導...

閱讀詳情 »

  米飯是人們最常見的主食之一,吃對白米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的。 大米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的作用,還能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 大米富含氨基酸和維生素,可以調節新陳代謝並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那麼怎麼巧吃米飯才能勝過吃仙丹呢? 1、煮飯加橄欖油:營養流失少...

閱讀詳情 »

    (翻攝自chenjinchao08 zgjm,下同) 多喝牛奶,做好防曬 防曬是美白的基礎,做不好防曬,美白也就是妄談,平時,到太陽比較大的地方去一定要擦防曬乳,戴墨鏡或帽子,這樣才可以保證我們的皮膚不受紫外線傷害。 蜂蜜蛋黃可美白 用一個蛋黃,加入一勺蜂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