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紀錄! 478克早產兒動脈導管手術成功

破紀錄! 478克早產兒動脈導管手術成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出生僅478克早產兒女嬰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大醫院小兒部採用「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且放置關閉器的過程,配合術中超音波定位,使用極少量之顯影劑保護這名早產兒的腎功能;2日後此超小早產兒即脫離呼吸器,腎功能也逐漸恢復,心臟衰竭也大幅改善。

早產兒常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

近20年來,早產兒照顧不斷進步,存活率也提升許多,但住院期間仍有許多疾病依然是治療瓶頸,其中之一就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大醫院小兒部林永傑醫師指出,早產兒因提早幾個月出生,動脈導管上的肌肉較少收縮力較弱,因此常常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早產兒出生後的動脈導管仍維持開放時,將會分流主動脈的血流至肺動脈,若分流的血量太大,一方面造成早產兒血壓不穩定,心臟衰竭;另一方面卻造成肺部過度充血,氧氣需求量上升,甚至肺出血,進而死亡。

藥物僅對半數有效卻可能有副作用

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治療,過去僅有藥物治療與開胸手術治療,而以藥物優先。然而藥物僅對半數的早產兒有效,卻可能帶來副作用,如胃腸出血、腎功能下降等。若藥物治療無效,而且此先天性心臟病造成心臟衰竭或是呼吸衰竭,那就須進行開胸手術,將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但手術也可能帶來一些後遺症,例如出血與感染、體表會留下1條很長的傷疤、返喉神經的傷害而造成聲音終身沙啞等。

傷口小失血少 避免開刀後遺症

林永傑醫師指出,近年來國外開始嘗試使用心導管將關閉器送至動脈導管中,從內部阻斷血流,稱為「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此一術式,一來傷口小,失血量少;二來可以避免外科開刀帶來的後遺症。

打破手術治療最輕體重早產兒紀錄

目前世界上報告可成功接受「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最小體重為755公克。林永傑表示,成大醫院早產兒心導管手術,目前已治療10例體重小於2,500克的案例,成功率100%;此次接近500克的案例,讓該院打破文獻上以此手術治療最輕體重早產兒的紀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6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曾張口卡住感到疼痛嗎?或是在吃飯咬硬物時感到耳朵前方疼痛等現象,其實可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惹禍。恩主公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黃婷愉醫師指出,顳顎關節症候群主要是因耳朵前方的顳顎關節、周邊組織及咀嚼肌肉群疼痛功能受限所呈現的諸多症狀,大部分患者多合併肌肉方面與關節內部結構的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腸癌多好發於50歲以上,又以男性居多,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臨床上好發年齡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安南醫院中醫部黃千甄醫師指出,大腸癌發生率已連續十年盤據十大癌症之首,除了約15%因遺傳所引起,其他像是包括肥胖、糖尿病、抽菸、飲酒過量、缺乏運動、精緻飲食等因素,有都可能埋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吞嚥食物時,你也會感到喉嚨卡卡嗎?小心除了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引起,也恐是食道癌徵兆。一名50歲婦人日前進食時感到喉嚨卡卡,且帶有點沙啞,起初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導致,自行吃了好幾個月的苦茶油伴麵線,以為能改善症狀,沒想到卻開始有嗆咳症狀,就醫檢查發現食道有顆有顆約8公分的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歲末年終,即將迎來團圓圍爐的年節,不少新婚夫妻或大齡婦女常常要面對長輩殷殷關切:「你們什麼時候要生?」這對於正在努力中、或已經積極「做人」,肚皮卻仍然沒有動靜的女性而言,無疑在生子的壓力下更霜上加霜。 不孕成因分2大類 氣瘀是主因 一般而言,女性不孕症成因可歸納為外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