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秋老虎發威! 當心小鮮肉變成咕咾肉

秋老虎發威! 當心小鮮肉變成咕咾肉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1歲的張先生,看似體格壯碩,但從小有過敏體質,每到夏秋交替之際,總會口乾舌燥、打噴嚏及鼻塞;最近工作繁忙、時常熬夜,他把咖啡當水喝,更嗜吃麻辣鍋紓壓,不但解便不乾淨,甚至連皮膚也變得乾巴巴,同事眼中的小鮮肉頓時變成「咕咾肉」。
收治個案的開業中醫師吳明珠指出,經由把脈、舌診辯證,發現患者為濕熱體質,建議接受耳針治療,少吃熱性食物如辣椒、辛香料,並配合早晚各吃一顆奇異果,經過一星期的體質調理,患者口乾舌燥、排便不乾淨的問題,明顯獲得改善。
吳明珠表示,每年8月7、8日立秋開始,空氣溼度減少,體內水份不足、暑濕不易散發,形成虛火,導致抵抗力變弱,容易出現種種不適,如呼吸系統疾病、皮膚乾癢、心血管疾病,以及大便乾結等,常見的4大「秋燥症」症狀。
秋季如何養生呢?吳明珠強調,秋燥傷肺,飲食原則應以養肺潤燥、少辛增酸為主,切記不宜大補,建議多喝水、多吃奇異果、水梨、柑橘、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粥、豆漿等食物,具有潤肺去燥、清熱降火,以及清心安神的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7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攝取過多鈉,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罹病率與死亡率的風險。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然而近年的國人營養調查皆顯示,鈉的攝取量為建議量的1.5~2倍。 控制鈉預防心血管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發佈指引,提出至2025年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0歲鄭姓患者,6年前生產後未坐月子而耗損陰質,6年來積極想再懷二寶都未如願,期間小產過2次,也沒坐好月子。婦產科醫師因考慮其年紀屬高齡,建議採用人工或試管方式,但患者仍希望採自然受孕方式,故求助中醫治療。 次發性不孕症臨床常見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王淑秋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得知罹患癌症的消息,許多人無法接受,除了要面對治療時的身心煎熬,即使治療結束,也難免擔心復發問題,這些問題不停反覆思量,會讓人陷入情緒漩渦。臨床心理師建議,平時多做正念訓練,能調整大腦的神經迴路,在自己的「定力存款簿」中加入存款,日後面對問題時就能不慌亂。 將注意力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你是否年過40?要如何使健康不要亮紅燈呢?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建議,可以從預防3C做起;而這裡所謂的3C,則是腦血管症病(CVA)、冠狀心血症病(CAD)、 癌症(Cancer)! 不要小看小毛病 行醫三十餘年,腦神經外科權威、林欣榮院長提醒不要小看平時的小毛病,有些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