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立即止痛很有效!「耳針」隨身帶著走|康健雜誌

立即止痛很有效!「耳針」隨身帶著走|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林貞岑
圖片/陳昱任

特色:安全、療效快速且持久,花費低,副作用少,對於立即止痛很有效

耳針運用廣泛,美國就曾用它來緩解退伍軍人斷腿後,截肢處疼痛不能止的殘(幻)肢症。

耳針效果迅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二十多年前已開始運用耳針,她指出現在的耳針多以非侵入性的耳珠(米粒大,可用植物種子或磁珠)取代,效果相當又不易感染、花費低(一次療程約100元以下)又簡便安全。

她歸結多年經驗說,耳針在治療頭痛、頭暈很有效,曾有高血壓病人頭痛欲裂,扎了耳針立即緩解;過敏的人身上出紅疹子、發癢、發熱,扎耳針也能馬上消退,「解決急症和痛症很有效,」楊素卿從口袋抽出隨身攜帶的小排耳珠說,平常碰到病人或朋友有發炎、胃痛、經痛、咽喉炎、牙周炎、關節痠痛時,隨時捻顆耳珠幫他貼在耳朵上,留三天,疼痛時再按壓一下就能止痛,方便又能少吃點止痛藥,沒有耳針可能感染的風險,一般人較不害怕。

另外耳針對於頸部僵硬、失眠的效果也不錯。

「主要是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邱顯學解釋,副交感神經興奮會讓血壓下降、心跳減緩,血管舒張,身心放鬆,因此對於其他如戒菸、減肥和焦慮也有幫助。

國外就有人使用耳針成功戒除毒癮,因為耳針能緩解戒斷過程產生的流口水、流眼淚等副作用,這些都和與副交感神經有關。

新近的研究發現,耳朵有迷走神經的分支,刺激它可能預防或改善老年失智症及巴金森症,因為這兩種病症都是迷走神經核病變所引起。

■專家建議:

1.耳針對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一般沒大病但這裡不通、那裡昏沉的較有效,但對重病的人效果較差,因為針刺深度不足,陳玉昇說。

2.使用耳針時必須要消毒完全,因為耳朵的神經密集、血液循環差,很容易感染、化膿且不易痊癒,楊素卿通常會用75%藥用酒精及碘酒消毒三次,「寧可嚴密一點,以免感染,」而且要小心不要碰水;使用耳珠則無此困擾。

3.氣、血較虛的人不建議使用。如臉色蒼白、聲音小、四肢冰冷的人,暫時不要用耳針治療,以免刺激過度產生反效果,楊素卿建議。

4.糖尿病或末梢血循較差的人要小心使用,容易感染。

5.孕婦不宜用耳針或耳珠,因為耳穴的刺激會讓子宮收縮,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最好不要用。

6.心臟瓣膜閉鎖不全、狹心症及嚴重心臟病的人不宜採用耳針,刺激太強,容易暈針。

7.皮膚容易敏感的人,最好以耳珠取代耳針。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2667)

【延伸閱讀】

.吃對/別靠止痛藥度日!這些食物是「天然止痛專家」

.中醫/近視從1500減輕到400-珍貴「眼針」療法

.讓自己從容自在/愛身體計劃5個實踐

.健康瘦/8個步驟 走出最佳健身效果

.經絡DIY/解決上班族最常見8大毛病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點名拒絕高雄市「電話疫調」的24名海軍,下了通牒,一過5點就要重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今(23)日下午先在疫情記者會上主動搬法條、講道理,打臉高雄市說法,強調這些海軍官兵並非疑似個案或病例,沒有法定義務要接受強制疫調,隨後...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染新冠病毒症狀多變,繼腹瀉、味嗅覺異常之後,國外又傳出,腳冒水泡也可能是新冠肺炎症狀之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23)日表示,台灣確實也有部分的患者身體出現水泡,至於病人會不會留下肝損傷,目前臨床看到肝指數雖會上升,但並沒有造成...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敦睦艦隊磐石艦染疫軍人再確診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病例,案427為20多歲男性磐石艦軍人。曾在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但4月19日起陸續出現喉嚨痛癢、咳嗽等症狀...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接連拋出要全面針對高雄第一線4000多醫護人員進行普篩,要對拒絕高雄市「電話疫調」的24名海軍下通牒,喊要重罰,兩道措施今(23)日下午遭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全面打臉,搬出現行法條跟規定要高雄市重新看清楚,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