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絕對不要在洗澡後亂掏耳朵!!不是嚇你的,你自己看就知道!

絕對不要在洗澡後亂掏耳朵!!不是嚇你的,你自己看就知道!
    你在洗澡後,喜歡掏耳朵嗎?耳朵是一個重要的器官,同時也比較脆弱,需要好好保護。由於耳朵裡面的耳屎不斷出現,時不時的需要挖一挖,但是,挖耳朵也要特別小心,要選好時機和工具,如果在洗澡時掏耳朵,可能會影響耳部的健康。因為,此時耳朵比較濕,容易受外界的刺激產生中耳炎。

 


    洗澡後掏耳朵不慎 患上外耳炎

    小玲和小燕是一對好姐妹,經常一起吃飯、上課、逛街,可以說是形影不離。前幾天兩人一起在家洗澡,兩人互相搓背後來嬉鬧著,小玲感覺一股水直衝右耳,當時也沒在意只是頭朝下拍了拍耳朵。洗完後小玲又用棉簽掏了掏耳朵,老感覺耳朵隱隱的疼,吃飯時咀嚼東西小玲「啊」一聲把全家人嚇壞了,她說右耳朵疼這邊頭也疼,媽媽得知情況後趕緊將她送到了醫院,原來她耳朵進水患了外耳炎。

 


    外耳炎主要由外部因素誘發形成

    外耳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侷限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癤。另一類為外耳道皮膚的瀰漫性炎症,又稱瀰漫性外耳道炎。

    瀰漫性外耳炎由革蘭氏陰性菌如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或普通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很少為真菌等所引起。外耳道癤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一些人(如有過敏反應,牛皮癬,濕疹或脂溢性皮炎者)特別易患外耳炎。

    外耳道的感染可以是侷限的(癤腫),或累及整個外耳道(瀰漫性外耳道炎)。較常見於夏天游泳季節,並常稱為泳者耳。

    誘發因素包括:進水或各種刺激物,如噴發劑或染髮劑液,進入外耳道和由於要拭淨耳道導致耳損傷。通過上皮的脫屑,像傳送帶那樣運動由鼓膜外面向外傳送脫屑,進行外耳道的自身清潔,患者用棉簽人為地清潔外耳道(拭耳),干擾了自身清潔機制。由於拭耳的方向和上皮脫屑活動的方向相反,可將碎屑向耳道內推入,促使脫屑聚集。脫屑和耵聹吸收進入外耳道的水,引起皮膚的浸軟,為致病菌的侵入創造了條件。

 


    預防外耳炎要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

    防治外耳炎主要是控制感染,促使耳朵乾燥,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皮膚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皮膚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頭、游泳之前可以用特製的橡皮塞或乾淨的棉球塗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時清除外耳道耵聹或異物。最後,要注意保持耳部乾燥,避免損傷。

    知識鏈接:急性外耳道炎診斷依據

    1、外耳道皮膚受水浸漬,中耳膿液刺激,挖耳損傷繼發感染。外耳道濕疹、糖尿病亦可為誘因。

    2、耳痛呈跳動性,張口咀嚼時加重,可放射到顳部。常伴頭痛、發熱和全身不適。

    3、耳道皮膚呈瀰漫性充血、糜爛、結膿痂。癤腫侷限於外耳道外1/3,呈丘狀隆起,成熟時頂部有膿點。

    4、耳屏壓痛,耳郭牽拉痛,或乳突皮膚紅腫壓痛,耳周淋巴結可腫大壓痛。

    大家都知道了吧,洗完澡掏耳朵,為什麼會容易患上外耳炎了。如果大家有這樣的症狀,或者剛剛洗完澡,掏過耳朵後,發現自己的耳朵有以上症狀,請盡快到醫院就診,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專為輕度失智者及家屬設計認知促進課程的瑞智學堂,透過專業人員引導,失智者在課程中發揮所長,明顯減緩了退化。知名主持人唐從聖(從從)的母親,唐媽媽罹患混合型失智症,原本在家中經常猜疑、憂鬱,2015年開始參加藝術創作、音樂班與頭腦體操班,4年多來,情況明顯改善,一直維持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廖先生才30歲,平日務農,有10多年吸菸習慣,一天睡3小時,生活作息不正常。近日晚上突然右半身癱軟,臉部歪斜流口水、右手無力,原以為是身體疲累,休息一晚後竟陷入昏迷狀態,隔天被家人送院,診斷出血性腦中風,立即開刀後轉至加護病房,經過治療返家後仍無法言語和走路。大林慈濟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3歲陳姓阿嬤原有傳統活動假牙,除了需要經常脫戴,因為容易鬆脫而長期吃流質食物,體重直直落。雖想植牙改善,卻擔心假牙需時間製作,又害怕手術疼痛腫脹,而猶豫不決。大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鄭朝鴻以「全口重建快速植牙」,取代傳統植牙,不用再等候漫長的3-4個月,當天就完成手術擁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