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年輕化! 中醫結合復健改善效果佳

中風年輕化! 中醫結合復健改善效果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廖先生才30歲,平日務農,有10多年吸菸習慣,一天睡3小時,生活作息不正常。近日晚上突然右半身癱軟,臉部歪斜流口水、右手無力,原以為是身體疲累,休息一晚後竟陷入昏迷狀態,隔天被家人送院,診斷出血性腦中風,立即開刀後轉至加護病房,經過治療返家後仍無法言語和走路。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阮膺旭醫師透過中醫結合復健治療,患者約半年的時間已能說話,也不用靠助行器行動,心情也開朗許多。

年輕型中風攀升 老菸槍有中風風險

年輕型中風只發生在40多歲以下的病人,近年來有逐漸攀升的趨勢。中風常見的發生因子,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等,一般常認為抽菸和肺癌有關係,但臨床發現很多中風患者都是老菸槍。阮膺旭醫師解釋,抽菸容易導致脂質代謝異常、血液濃稠度升高、血管發炎、血管壁產生斑塊等後遺症,造成血管硬化,容易產生血栓,進而導致腦部血管阻塞,提醒要預防中風,應先戒菸。 

針對中風病人的後續治療,復健科提供肢體復健和語言治療,能夠改善病人的關節靈活度和肌力。阮膺旭醫師說明,中醫則提供中藥調養和針灸治療,在其它症狀對治上,血管阻塞使用活血化瘀藥,血液濃稠度高則用躁濕化濁藥,可依據病情開出適合病人的專屬處方。

另外,針灸分為頭皮針和體針,頭皮有很多穴位是四肢和軀幹的投射,常用的有百會、足運感區、運動區、感覺區。體針有患側上肢的曲池、支溝、合谷和下肢的血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衝等穴。

改善中風後遺症 注意生活習慣防中風

阮膺旭醫師表示,目前國際上已有多篇期刊證明,針灸可以改善中風的後遺症,臨床上也已經累積很多經驗,當發生中風後應儘速送往醫院作緊急處置,等穩定下來後,要積極復健和針灸,才能掌握治療和復原的黃金期,讓中風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平時則要注意飲食,多運動,多喝水,才能預防中風的威脅。 

【延伸閱讀】亞洲達文西手術訓練營 台灣醫師當導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台中1名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60多歲先生,4、5個月前曾罹患帶狀疱疹,近幾個月來一直飽受庝痛之苦,藥越吃越多但都沒改善,且陸續產生頭暈、噁心等副作用,也影響睡眠和產生焦慮症狀。經醫師診斷,原來是罹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於是在給予藥物調整外,另搭配靜脈營養療法,經1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多囊性腎臟病在台灣約每1000個人就可能會有一個人罹患,主要因基因的缺損,造成左右兩邊的腎臟不斷產生大小水泡,雖這些水泡屬於良性,但隨著年齡增長,水泡也逐漸增加,甚至可能將原本腎臟撐成原本五倍以上的大小。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腎臟科謝至同醫師指出,在成人診斷中,多囊性腎臟病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知名YouTube頻道「技安CHI AN」與「那對爸媽」在近期皆以「壯世代性生活」為話題進行街訪,從內容不難發現許多壯世代對於「性生活」是「腦袋有想法,身體沒辦法」;另外,「年齡實驗室」針對台灣50歲以上民眾進行「壯世代性需求大調查」,結果顯示其平均性生活(包含自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詩恩/台北報導】剖腹產時到底該選擇全身麻醉,還是半身麻醉呢?知名婦科權威教授李茂盛表示,目前剖腹產以半身麻醉為主,約佔8成,其餘2成則因情況危急,像是孕婦罹患毒血症、妊娠高血壓等,麻醉方式不同,在旁的照護醫療團隊也不同。 半身麻醉是剖腹生產首選 約有8成孕婦選擇半身麻醉 婦產科醫學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