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史上最全人體穴位圖,只要你按圖所示經常捏捏,會對你身體的相應部位都有好處哦! 珍愛自己,從捏一捏開始~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圖片擷取自愛微幫)

重點穴位,常按百病消

 

1

脾經(脾土)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位置:拇指橈側面。

 

  操作

 

  ①補脾經:使患者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者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②清脾經:在拇指面上直推,見右圖。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約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瀉,嘔吐,疳積,四肢無力等。

 

 

2

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操作

 

  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約補200~400次。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一位算命大師微信號:wxyjfs 每天幫你掐算命運!

 

3

腎經(腎水)

 

  位置:小指掌面。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操作

 

  ①補腎經:在小指面上旋推,約補200~400次。

 

  ②清腎經: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清100~200次。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主治:小便赤澀不利,遺尿,尿頻等。

 

4

肝經(肝木)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

 

  ①補肝經:在小兒食指面上旋推,約補100~200次。

 

  ②清肝經:由指尖向指根直推,清100~300次。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主治:驚風抽搐、目赤,傷風感冒,脾虛洩瀉,肝炎等

 

5

心經(心火)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補心經:

 

在小兒中指面作旋推,約補100~200次。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②清心經:指尖向指根直推,清100~300次。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主治:高熱神昏,煩躁,夜啼,口舌生瘡,小便短

 

穴道說明

 

身體穴道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B1緩解打隔、咳嗽、喉嚨痛

 

  B2緩解痠痛疲勞

 

  B3治療消化不良、壓力大、頭痛

 

  B4減輕暈船、食慾不振

 

  B5舒緩焦慮

 

  B6減輕失眠

 

  B7舒緩手腕痠痛

 

  B8緩解膝蓋痠痛、風濕痛

 

  B9治療胃不舒服

 

  B10舒緩膝蓋問題、水腫

 

  B11舒緩眼睛疲勞、宿醉

 

臉部穴道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F1舒緩頭痛、使眼睛明亮

 

  F2解決青春痘、粉刺問題

 

  F3減輕鼻塞、眼睛容易流淚症狀

 

  F4舒緩抽筋、暈眩 加一個老中醫威信號:tcmmeal 每天幫你把把脈!

 

手部穴道

 

經常捏捏這些地方,心肝脾肺暢通,百病不生!(史上最全,三天後刪除)

  D1鼻竇

  D2耳朵

  D3肩膀

  D4肝臟

  D5膽

  D6腰部

  D7直腸

  D8眼瞼

  D9胃

  D10脖子

文章擷取自愛微幫

相關推薦

抗癌革命 身為休士頓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整合醫學計畫」(Integrative Medicine Program)主任,我的職業生涯大部分時候都在努力將以證據為基礎的非傳統治療方法及改變生活型態,融入醫學界的思維與傳統作法中。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我們的身心狀態,和生活型態因素、我們避免癌症與其他...

閱讀詳情 »

流行性阿茲海默症 如果你在十五年前告訴我們,我們會寫出第一本唯一有科學實證的流行性阿茲海默症的解決方案,我們絕不會相信。十五年前我們仍然是遵循慣例行醫的年輕腦神經科醫生,我們期待在全球各地已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研究阿茲海默症的前景下,也許很快就能找出一種治療方法,或某種能影響我們已經十分熟悉的病理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早晚溫差大,明顯感受到寒冷,因應低溫,許多人將暖暖包開啟使用,不過就有民眾突發奇想,將暖暖包貼在腳底板,並使用襪子包裹住,想藉此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暖和腳丫子,沒想到雙腳腳底因此燙傷起水泡,成為另類的暖暖包之亂。暖暖包長時間接觸肌膚 仍可能造成真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寒流來襲時,窩在暖暖的被窩好舒服,但一翻身變換姿勢,「哎呀!」不對勁,頓時刺痛襲來,腳抽筋了!為什麼會抽筋?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科李佩霓主任表示,造成抽筋的原因很多,常見原因與潛在疾病或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脊椎神經壓迫、睡姿不佳造成血液循環不良、運動後脫水或電解質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