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肛門有摺皺,所以你應該這樣擦屁股!否則你也是默默在幫助「痔瘡」生成,最後只能喊活該!

肛門有摺皺,所以你應該這樣擦屁股!否則你也是默默在幫助「痔瘡」生成,最後只能喊活該!


將廁紙疊兩次的人患痔瘡幾率低

 

有研究顯示,那些在如廁後將廁紙摺疊2次(即4層)的人患痔瘡的幾率要遠遠小於摺疊1次(即2層)的人。

數據顯示,那些疊2次的人甚至將患痔瘡的幾率降低了高達17.53%!

 

這是因為,當使用疊兩次的廁紙擦屁股時,額外的厚度對於肛門周圍的微血管來說,相當於一個柔軟的「床」。

而這種厚度也會對血管起到按摩作用,促進微循環,將痔瘡扼殺在搖籃中。

 

值得注意的是,實驗並未設置疊3次(即8層)這個對照組。

研究人員認為,首先疊3次會很麻煩,另外疊3次的人過於浪費紙張,得了痔瘡也是活該...(研究人員你好任性!)

 

便後擦屁股三步曲

現代人生活節奏過快,他們往往不會很認真地擦屁股,而這也會導致微血管循環不暢,引發痔瘡。

正確擦屁股的方法應該遵循「一蘸二擦三轉」的原則。

  一蘸:就是衛生紙疊成若干層後垂直輕壓到肛門上。

  二擦:不必說了吧,大多數人都會這個。只是女性要注意,擦的時候應是單向的,即只能向後擦。

  

三轉:因為肛門周圍是褶皺,所以需要用衛生紙仔細擦淨,通常兩個半圈可以擦完一遍。但是要想遠離痔瘡,要訣在於:一定要轉多次,用力柔和。如此擦的「好處」是:一是衛生,這些褶皺裡面藏污納垢,一定要擦乾淨;二是通暢肛門周圍的血脈。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你大便乾燥,大便的時候很艱難,那麼你轉動的時候一定要非常輕柔,否則容易使肛門出血。

 

那怎樣上廁所才能遠離痔瘡?來看看肛腸科專家怎麼說。

九成痔瘡都是可以避免的。

九成痔瘡都是不注意如廁小節「養成」。

擦屁股的方式不對,確實是痔瘡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端正上廁所的態度,從「改變擦屁股方法」這樣的生活小節做起,遠離痔瘡!!

 

1第一招「擦」改「揉」

  絕大多數人揩屁股都是用紙「生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用紙「螺旋狀的揉搓」。肛門褶皺多,「擦」很難擦乾淨,隱匿在褶皺中的細菌長期炎性刺激,不僅會讓人經常感覺肛門熱辣灼痛,而且很容易誘發痔瘡。改變這個錯誤的小習慣只需要30秒,但是卻能大大降低痔瘡的發生幾率。

  特別是女性,一定要從前往後揉搓。蹲廁所時間太長尤其要注意,這時候肛門水腫,更不能用紙使勁兒擦。

 

2第二招冷鹽水沖洗

 

  很多人便後用溫水洗洗,這是值得提倡的好習慣,但更建議大家用冷鹽水洗,對預防痔瘡很有幫助。大便後肛門充血嚴重,用冷鹽水洗一來可以消炎抗菌;二來能夠消腫,緩解充血狀態。

  冷鹽水配備比例是:半盆水,250克鹽。很多人把水燒開再放涼,沒這個必要,自來水就可以,沒必要擔心水不乾淨。肛門本來就是有菌狀態,這裡的細菌是「益生菌」,過於乾淨反而會引起菌群失調,糾正起來更麻煩,夏天還可以在水裡加點冰塊。

  有痔瘡的人,每次洗的時候用毛巾在肛門處按壓幾分鐘,能幫助脫出物盡快回縮。還要注意的是,洗屁股的盆子和毛巾一定要專人專用。

 

3第三招入廁不超2分鐘

 

  幾乎所有的痔瘡病人都有坐在馬桶上看書看報習慣。如果能將大便時間控制在2分鐘以內,至少可以減少7成痔瘡的發生。如果在2分鐘內解不出來,就起身過1個小時再有便意的時候再去。

  人在處於蹲位和坐位時,肛門位置最低,承受的壓力也最大,直腸靜脈長時間充血,很容易形成靜脈團誘發痔瘡。

 

4第四招定時主動排便

  養成每天定時定點排便的習慣,對預防痔瘡也非常關鍵。每天在同一時間想著「要排便」,不到半個月就可以形成規律。

  另外,便意非常寶貴,請大家一定要珍惜,有了便意馬上就去。如果經常因為這樣或那樣的事耽擱一下,便意就會不見了。

 

5第五招多做提肛運動

  痔瘡說白了就是肛墊下移造成的,有事沒事多做做提肛運動,對預防痔瘡簡便有效。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智症早期難察覺 需家人多點觀察一名來自五結鄉的賴媽媽,敘述自己某次陪伴老公就診,在醫師問診下跟醫師反應,生活中發現老公已無法接聽電話,才經醫師提醒下,發現老公罹患早期失智症;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醫師陳彥蓉表示,早期失智症患者通常較難發覺病徵,加上社交方面一切正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自我檢測拒「乳癌」上門十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全球各地紛紛繫上代表性的粉紅絲帶,響應國際乳癌防治,以愛與關懷鼓勵女性珍視健康的重要,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暨腫瘤中心副主任林俊宏提醒女性朋友,藉由了解自己乳房平時的狀況及檢查,如果發生異常變化時,就可以及早發現及早做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孩子出生後,就開始為孩子唸故事書!為提升家長對衛教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兒科醫師將「親子共讀」變醫囑,串聯醫療與教育,讓家庭更幸福。在共讀過程中,若孩子對父母唸故書有反應時,一定要給予鼓勵與讚美。一天只要5分鐘,就能把閱讀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親子一同開心的閱讀。學齡前孩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女老師,經常講課到忘記喝水,日前,她突然發現右頸部腫大如乓乒球,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唾液線阻塞長出結石;所幸,經過微創唾液腺內視鏡手術,成功移除結石,已回復正常生活。唾液線阻塞結石 造成頸部腫大收治個案的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丁義芳指出,經問診發現,該患者每天喝水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