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癌標靶與化療 勇敢抗癌增「生」機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位45歲的陳女士是名符其實的業界女強人,不菸不酒、工作上雖然緊張忙碌,但生活規律,工作表現卓越,更獲得許多獎項,但從五年前獲知罹患肺癌晚期的那刻起,她的人生急轉彎,突來的打擊重挫她的自信,接受事實後積極接受治療並改變心境,卻也開啟她人生另一扇門,勇敢抗癌迄今…。

臺灣肺癌男女發生比例約為2比1,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其中又以非小細胞肺癌的肺腺癌佔近60%居多。肺癌發生與抽菸、石棉、氡氣、砷、鎳等曝露有關;但在臺灣,有許多不抽菸的肺腺癌患者,則是原因不明,各式各樣研究指出也許與肺癌家族史、慢性感染、環境污染等有關。

早期肺癌因症狀不明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造成患者察覺不易,因此發現通常大約有一半以上病人已為肺癌晚期,預後也不佳。台中榮總整合性癌症中心主任張基晟表示,可透過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來篩選是否為早期肺癌,並進而確認為肺癌,同時給予治療。目前國外有臨床試驗顯示,在抽菸的高危險群中透過LDCT來及早發現,可有效降低肺癌造成的死亡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有相當高偽陽性,即是健康肺部仍可能出現非鈣化性結節,但不是肺癌。此研究是在美國大型醫學中心進行,顯示LDCT早期肺癌篩選,需要一專門團隊、按照一定標準來作診斷與治療。在臺灣,針對抽菸的高危險群可考慮藉由LDCT早期篩檢肺癌,但最好透過一個有組織的計劃案來試行,避免偽陽性及後續追蹤問題引起困擾;同時間研究如何篩選不抽菸的肺癌患者,困難度又更高,需要醫界與學界共同商討對策。

晚期肺癌治療屬於全身性治療,主要以標靶治療與化學治療為主。而標靶治療也有不同型式,各種標靶藥物所針對的腫瘤基因不同,因此並不是所有病患皆適用,必須透過臨床狀況,或是腫瘤基因檢測來分辨是否合適。像是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酶抑制劑適用與否,取決於患者腫瘤上皮生長因子接受體是否突變而定,患者服用後,易產生皮膚乾燥、起紅疹或青春痘、腹瀉等副作用;另一類標靶治療為血管新生抑制劑,若是使用單株抗體類血管新生抑制劑,則需與化療藥物合併治療。張基晟說明,隨醫學進步,基因檢測項目越來越多,但其實標靶治療也不是一勞永逸,即使帶有基因突變的患者,也只約70%患者可能出現效果,而有效者大約有一半患者在維持9至11個月治療後就會產生抗藥性逐漸失效。

標靶治療失去效果後,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採取化學治療,一般人通常擔心副作用產生,例如掉髮、噁心、嘔吐,或是白血球下降導致的感染風險,大都可藉由支持性藥物獲得緩解。張基晟表示,目前新一代化療藥物都已大大降低副作用,不再如傳統藥物令人害怕,不僅作用機轉專一性相對提高、毒性也降低許多,有許多患者治療後副作用相當低,甚至可以正常工作與活動。尤其是像前述陳女士,先使用口服標靶藥物而後失效,再採取鉑金類藥物與新一代化療藥的合併式化療,在病情控制良好下,採取新一代化療藥物的單一維持療法,延長存活期近5年至今。

肺癌症狀的特徵為持續、漸進,例如長期持續咳嗽,且程度漸進加重,民眾若出現喘、胸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就可能存在肺癌風險,應立即就醫檢查診治。醫師特別提醒,所有肺癌患者,態度是最重要的事,只要勇敢接受治療,不論是標靶治療或化學治療,都是為自己增加機會的方式。若民眾想了解更多關於肺癌資訊,也可查詢肺癌衛教網http://www.lungcancerhope.com.tw/。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2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七十歲婦人,當獲知自己的肺腺癌大到像一顆網球,她只向醫師拜託不能比老公早死,還要照顧老公的生活起居。所幸這位病人的肺腺癌符合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在用藥治療一個半月後,肺腺癌由5公分直徑縮小到1.5公分如花生米大小,臨床症狀也改善很多。第二代ALK標靶藥物治療有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近年來「剖腹產後自然產」議題的討論度日益攀升,醫師診間觀察發現,經常有準媽媽前來門診諮詢,認為只有經歷陣痛產程,才真正成為人母。醫師提醒,曾有剖腹產經驗,或是曾接受子宮肌瘤手術者,選擇自然產具相當危險性。產婦希望自然產 剖腹傷口癒合不佳作罷一名33歲的陳太太,第一胎因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綜合報導)健保署積極推動「分級醫療與壯大基層醫療」政策;但基層醫師的診斷與治療能力是否夠好,也是值得關注的議題。國外研究發現,基層醫師沒有診斷肺癌的能力,成果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醫療品質與安全》(BMJ Quality & Safety)。真人演員當病患 考驗醫師診斷能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期許未來成為廣播電台主持人 盼大眾化解血友病迷思「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廣播電台的主持人,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大家聽!」目前就讀大學的這位高同學是位血友病患,因小時候個性較害羞、內向,加上疾病之故又鮮少與他人接觸,最大的興趣就是收聽廣播節目。上大學加入學校廣播社後,開啟了他想成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