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潰瘍好不了 他十二指腸長腫瘤

胃潰瘍好不了 他十二指腸長腫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胃潰瘍常復發要小心!一名年僅12歲的男童,日前持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就醫治療仍無法改善,進一步接受內視鏡檢查,竟發現十二指腸長出多顆腫瘤,並已轉移肝臟,確診罹患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醫師指出,胃潰瘍、胃穿孔反覆發生,恐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典型症狀,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2011年罹患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併發多處轉移而逝世,「賈伯斯病」因而被社會大眾認識。根據國內癌登資料統計,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發生率為10萬分之1.51,每年約新增400名患者。

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鄭祖耀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為罕見的腸胃道或內分泌器官疾病,最常好發部位是腸胃道、胰臟,其次為肺部,臨床症狀有持續性腹瀉、復發性難治的消化道潰瘍、臉潮紅,以及間歇性的低血糖現象,例如心悸、盜汗、饑餓感、頭昏等,部分患者也可能無任何症狀。

鄭祖耀強調,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會在體內不同器官發生,特別是胰臟及小腸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惡性度最高,目前治療方式是將腫瘤切除乾淨,對於無法完全切除或發生轉移者,則可使用生物製劑、標靶治療、化療,緩解症狀、延緩腫瘤惡化。

過去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不易發現,超過5成患者發現時已出現腫瘤轉移,平均存活期僅剩33個月。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王秀伯表示,目前透過內視鏡檢查,可讓8成患者在腫瘤未轉移前就發現疾病,有助於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00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每36分鐘有一人得肺癌!根據2017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新發生肺癌人數達14,282人,為第二大癌症。台灣肺癌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提醒,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建議肺癌四大高危險族群每一到兩年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高雄長庚內科部副部長兼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表示,肺癌應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又傳疑似本土案例,口罩已成為民眾出門必備小物。由於國人已建立良好防疫觀念,出入公共場所皆會佩戴口罩。搭乘捷運或公車戴口罩雖然悶熱,還是會全程佩戴。口罩除了能有效隔絕病毒入侵口鼻,不少民眾也因為戴了口罩才發現自己有口臭問題。 開業牙科醫師呂睿庭指出,疫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什麼是自體脂肪隆乳? 與假體隆乳有何差別?林敬鈞院長表示,隆乳分自體脂肪隆乳與假體隆乳(果凍矽膠隆乳)差異在於,自體脂肪隆乳是抽取自體脂肪,進行自體移植,使胸形自然豐滿並同時調整出勻稱的身材。因為是自體脂肪,觸感與真實無異,除了豐胸外,更可同時塑造曲線,對於想達到身形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40多歲女性癌友,肺腺癌不幸復發,由於腫瘤具EGFR突變,卻擔憂標靶藥物副作用與自費經濟負擔大而猶疑不決,體內腫瘤已開始變大。所幸2020年新增多種晚期肺癌標靶藥物健保給付規範,該患者因此受惠,目前控制良好。患者也分享,感謝健保德政,讓平凡家庭的患者,也有機會在第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