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腦力返老還童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對成人年來說,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或是學習如何放風箏都像是極度困難的事。但是相反的,對年輕人來說這些事似乎都相對容易很多,無論是學中文、溜冰、演算法,都不是難事。

人類的大腦中可以建構新的神經連結跟可以被環境影響的能力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神經可塑性在兒童跟青少年時期最高,因為當時的大腦還在建造,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機會的門就越來越窄,最後完全關閉。

過去神經科學總是相信大腦的發展是不可逆的,一但過了大腦可塑的那段日子,就很難再改變。但是現代科學家開始努力找方法,像逆轉時鐘一樣,努力想要讓人類的腦也返老還童。

他們第一個做的實驗是[絕對音感]。絕對音感是指可以獨立、不需要外界輔助就能辨認音準的能力,只有少數的人有這種能力。早期的訓練對音感很重要。據了解,六歲以前就學音樂的人可以有較佳的音感,九歲以後再學音樂就沒那麼容易學會音感了。但是科學家做過實驗,給完全沒接受過音樂訓練的成人治療躁鬱症的藥Depakote,然後再教他們音樂,結果發現吃藥後他們對於音感學習的效果良好。

但是科學家尚不能得知藥物的效果是永久還是暫時。不過這個研究給了科學家治癒其他疾病的希望。據了解有3/4成年時期的慢性精神疾病在25歲以前就有徵兆,因為青少年期不僅神經可塑性高,對於精神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對低。早期的經驗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DNA,直至成人。
腦力返老還童
但在老鼠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幼時較少受到母親關愛的老鼠有畏懼與受壓反應,牠們的DNA也遭到永久的改變。但科學家給予這些老鼠曲古黴素(trichostatin)後,這些焦躁反應在老鼠身上都消失了。這或許暗示相同情況可能適用在人類身上,不再讓幼年時壓力造成的精神傷害延續到成年。

雖然我們無法把年幼時受的傷害泯除,但是這個研究暗示人類未來或許可以減低甚至反轉傷害給人長期的影響。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藥物或許可以改變未來。

參考資料:
Return to the Teenage Brain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Photo Credit: skeez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跑步,可能比大家想像中的都還要需要大量的高層級思考。依據新的研究報告,跑步似乎可以改變大腦的運作方式。 這是這個月發表於[人類神經科學先鋒](Frontiers in...

閱讀詳情 »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為長期呼吸道發炎導致支氣管狹窄而造成呼氣時氣流受阻。衛生福利部統計104年國人十大死因調查,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位居第七位。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資深藥師葉爵榮表示,吸菸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最主要的原因,老菸槍或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可能引發疾病。其他包含長期接觸環境中粉塵、化學物質與有害...

閱讀詳情 »

白內障是銀髮族很常見的眼睛問題之一,得到白內障會癢、會痛嗎?何時才需要開刀呢?許多人都對白內障疾病似懂非懂,因此,湖美眼科陸峻偉院長整理常見的白內障疾病問題,跟著健談圖文一起來瞭解。  疑問一:白內障靠吃藥和點藥水就會好?白內障的形成是水晶體的蛋白質因變異而導致混濁,混濁後就不可回復,因為蛋白質的變...

閱讀詳情 »

 胃弱毒 要避免毒素累積體內,過著元氣飽滿的生活,最關鍵的首要前提就是──擁有一副健康的腸胃。腸胃若能正常運作,便能順利消化吃下肚的食物,使其化為能量往全身輸送,剩餘的殘渣則透過尿液及糞便順暢排出體外。 然而,當腸胃機能發生問題時,吃下肚的食物無法被消化,就形成了老廢物質(=毒素),囤積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