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導語:蘋果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飲食保健功效不勝枚舉,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但澳大利亞“完美健康”網站近日刊文提醒,吃蘋果別啃得太狠,因為果核含有氫氰酸,不利健康。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眾所周知,蘋果富含維C、維E、多酚和黃酮類物質,它們都是天然抗氧化劑,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有效。蘋果的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得多,可幫助代謝掉多餘鹽分,有助減肥。

但是蘋果核中含有氫氰酸卻少有人知。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蘋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氫氰酸。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

但也不必過分擔心,蘋果中的氫氰酸主要存在於果核,果肉裡並沒有。需要提醒的是:吃蘋果時習慣啃到果核,雖不會馬上導致中毒,但長期這樣吃,的確對健康不利。

蘋果的潛在殺手之一:催紅素增色

現在人們常抱怨“吃水果沒有水果味了”,因為有很多水果在生長過程中,過量使用催長素、催紅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過量使用防腐劑,甚至出售中也使用著色劑、打蠟、漂白染色等,藉此滿足消費者“以貌取果”的心理,這些有毒水果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公害。

食用蘋果的危險:膨大素催個,催紅素增色,防腐劑保鮮。過量使用膨大素、催紅素、防腐劑會傷害肝臟。零售果販還會給蘋果打上工業石蠟,目的是保持水分,是果體鮮亮有賣相。

蘋果吃不對等於“自殺” !

蘋果皮上的蠟

蘋果的潛在殺手之二:蘋果皮上的蠟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應該選擇連皮吃蘋果,因為與果肉相比,蘋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其實,蘋果皮上的蠟主要分成以下三種:

一是蘋果表面本身帶有的天然果蠟,這是一種脂類成分,是在蘋果表面生成的植物保護層,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這是無需去除的。


第二種,是一些進口蘋果人工加上去的食用蠟,這種“人工果蠟”其實是一種殼聚醣物質,多從螃蟹、貝殼等甲殼類動物中提取而來。這種物質本身對身體並無害處,其作用主要用來保鮮,防止蘋果在長途運輸、長時間儲存中腐爛變質。要去除這層蠟也很簡單,直接用熱水沖洗即可去除。

第三種則是工業蠟,其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辨別方法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果皮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物質,就可能是工業蠟了。

 

蘋果營養價值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酸類物質。

據專家介紹,吃蘋果不宜過快。如果在嘴裡咀嚼的時間比較長的話,便可以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和胃液,從而有利於促進人體對蘋果營養元素的吸收和消化。從營養學的角度講,我們並不提倡'狼吞虎咽'的吃法。對於胃腸道不大好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吃蘋果的速度問題。吃得過快,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引發身體不舒服的感覺。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李小姐46歲,2年內因為工作關係手需長期接觸水及清潔液,導致雙手手掌皮膚開始紅腫、搔癢、脫皮又粗糙,左手的中指及食指皮膚龜裂,即使使用了類固醇還是控制不佳,冬天傷口更是裂到深可見出血,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發現右手掌心起紅疹,伴隨一顆顆的小水泡,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教育部體育署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今(109)年12月1日起啟動之「秋冬防疫專案」,針對體育館、室內溜冰場、室內游泳池、保齡球館、撞球場、健身中心(含國民運動中心)等屬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修正發布「公共運動設施(含國民運動中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張阿姨被診斷出糖尿病,她聽從醫師的建議開始積極運動,因此每天早晨都到公園散步,原本一天都能走上四圈,約莫2000公尺的距離。但最近張阿姨只走一小段路,就會開始腳痛,必須停下來休息。張阿姨發現自己走的距離越來越短,有次竟然走不到50公尺,就開始感到痠痛,雖然坐下來休息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65歲徐女士近半年左側肩膀疼痛,不但無法順利穿內衣,睡覺時得避開左肩疼痛處,甚至揮手角度幾乎只能平舉,赴醫檢查發現原來是關節沾黏及滑囊炎合併五十肩,所幸透過「關節囊擴張合併關節鬆動術」免開刀治療,大幅改善徐女士的生活品質。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林琮凱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