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體7大尺寸決定健康 腰圍增1寸患癌風險增8倍

身體7大尺寸決定健康 腰圍增1寸患癌風險增8倍

體型和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對照下文看看自己的身體,就能找到一些疾病的蛛絲馬跡。

  醫學上早已認定,體型與健康關係密切。本期,《生命時報》記者綜合國內外研究,並採訪國內相關專家,幫你解讀身體尺寸裡的健康密碼。不妨一一對照定期測量,看看你的身體尺寸是否達標。

  頸圍

  達標值: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一般頸圍與小腿肚圍相等

  測量方法:將皮尺水平置於頸部最細的部位進行測量,即頸後第七頸椎上緣(低頭時摸到的頸後最突起處),至前面的喉結下方。

  多項研究發現,頸圍是測量人體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之一,而上半身脂肪與心臟疾病密切相關。美國弗雷明漢心臟研究學會專家調查了3300名平均年齡為51歲的志願者,結果顯示,男性頸圍每增加3厘米,體內高密度脂蛋白(俗稱“好膽固醇”)平均降低0.12mmol/ L,女性降低0.15mmol/L,這將導致細胞內更多的膽固醇無法轉運到肝臟進行代謝。也就是說,脖子變粗意味著血脂異常的可能性更大,患心髒病的風險更高,雙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

  頸圍還與睡眠呼吸暫停有一定關係。上海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患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而脖子粗的人往往全身整體肥胖,如果還存在氣道狹窄,那麼患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機率相對更大。

  專家表示,即使體重正常,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頸圍,如果感覺項鍊變短,或襯衫領子變緊了,就應該注意。除了保證健康的飲食,還要適度運動,減少體內脂肪,尤其是上半身的脂肪。

  腰圍

  達標值: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

  測量方法: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平沿肚臍上緣和肋骨以下的部位圍繞腰部1圈,測量腰最細的部位。

  腰圍是衡量一個人壽命長短的重要指標。美國哈佛大學、波士頓醫院等機構科研人員通過對4.46萬名女性的患病記錄、腰圍等分析發現,腰圍超過89厘米的女性比腰圍小於71厘米的女性,早亡風險高79%。腰腹部還是腎臟、胰腺、肝臟等重要器官的集中地,如果脂肪過多,就會破壞胰島素系統,加大高血壓、血脂異常、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不僅如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曾有報告稱,腰圍每增加1英寸,患癌症的風險就增加8倍。

  需要提醒的是,即使那些體重達標的人,如果腰上堆積太多脂肪,也同樣有較高的心髒病發作風險。久坐不動、飲食不良以及遺傳因素是造成水桶腰的主要原因。男性腰圍≥85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即為超標。專家建議,腰圍超標的人應盡快改變生活方式,每天鍛煉半小時以上,每周至少5天做中等強度的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同時,戒菸限酒、合理膳食,少吃高油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能想像早上一起床,就有智慧助理在一旁與你報告天氣、身體狀況,甚至幫你準備早餐嗎,在《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一書中提到,日常生活中能指導我們或提出建議的自主學習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會成為未來高人氣的人工智慧,且這些情節都將在10年內發生,尤其這些進化的智慧型代理人,不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創新科技的應用,為了打造新世代的教學方式,臺中榮民總醫院在惠康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積極贊助下與健康醫療團隊合作,建置以VR虛擬實境為主要技術應用的「VR臨床技術模擬中心」,不僅能透過虛擬的手術室,反覆重複練習不同的術式,也能幫助醫學生學習,並且提升醫師手術能力。打破過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八十六歲的吳阿嬤,熱愛運動,每天以游泳來保養身體,七年前發現腋下腫大,原先不以為意,但腫瘤開始逐漸變大,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罕見惡性淋巴癌「被套性細胞淋巴瘤」,經過化療搭配標靶藥物治療一年半後,又再度復發,經過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王佐輔評估,使用健保給付的新型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COVID-19疫情「勤洗手、戴口罩」成為全民運動,許多防疫前線醫護人員的雙手因反覆清潔,造成手部皮膚紅腫、疼痛、乾裂、脫皮,甚至皮膚發炎。小兒科醫師余孟恭指出,除非是醫護人員,一般大眾應儘量採用「濕洗手」,清潔效果上更優於乾洗手。常用乾式清潔劑 恐使皮膚發炎臺中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