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癌好兇! 腫瘤不到1公分已四處轉移

這癌好兇! 腫瘤不到1公分已四處轉移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大腸癌在台灣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上,已連續第8年居冠,不僅罹患人數居高不下,國內更有超過2成病患發現時已經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除了發現時間拖太晚之外,有少部分其實是一發生就是惡性的超凶猛大腸癌,臨床甚至有原發腫瘤大小不到1公分,卻在數個月內,已四處轉移淋巴、肝臟、肺部的案例。

兇惡、不易發現的大腸直腸癌

根據統計,台灣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人數超過1萬5000人,平均每35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且男女通殺,發生人數不是第一位即是第二位。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科主任陳周斌表示,臨床有20%至25%的病患在發現罹癌時已經轉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不少人屬於扁平型的腫瘤,受限其型態,如同在一望無際的高爾夫球果嶺草皮上找尋球洞,不容易在腸鏡檢查中被發現。

更要命的是,在所有大腸直腸癌中約占1至2成比率的這類扁平型腫瘤,在腸道黏膜一發生時就是惡性,不像良性的瘜肉要癌化成惡性,普遍需要8到15年之久。

癌細胞轉移別灰心 治療後存活率已大幅提昇

陳周斌主任說,這類病人的癌細胞轉移還特別的快、特別的凶,可能腫瘤「個頭」不大,但已經隨著血管、淋巴四處轉移,短短幾個月內,情形就可能發展到無法收拾的最壞局面。

陳周斌主任不諱言,只要聽到癌細胞已轉移,部分病人的確會灰心到放棄治療,但隨著治療藥物進步,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平均存活,已經由過去的僅5成存活1年左右,大幅延長到2年以上,且有健保給付分擔經濟壓力。

還有第二線標靶治療藥物可以使用 積極抗癌Fighting!

以接受第一線標靶治療為例,約有7成以上的病人皆能獲得不錯的反應率,即使第一線使用過標靶治療後復發,後續再使用第二線標靶治療也還有2到4成病人可獲得好處,成為醫師口中不拚可惜的族群。

陳周斌主任指出,像基因未突變的基因野生型病患,若是第一線接受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抑制劑的標靶治療失敗後,再緊接著第二線以新生血管抑制劑的標靶藥物治療,效益不錯,他呼籲病人應積極治療,有機會就該試,積極抗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0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8歲的李女士說,13年前體檢發現罹患乳癌,雖及時接受手術,但後期化療帶來的痛苦,讓她情緒低落到吃不下、睡不好,常常「圈著月曆數日子」,想著化療何時才能結束,對於家人朋友的安慰話都聽不進去,之後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興趣「手工藝」,這才透過串珠、編織、拼布等手製工藝度過化療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0歲的江姓男子,發現自己嘴唇越來越腫,還潰爛流出分泌物,懷疑是荔枝椿象造成,就醫後才發現誤會大了,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江男嘴唇潰爛的主因是唇癌導致。男子嘴腫潰爛 元兇非荔枝椿象每年的3~5月是荔枝椿象猖獗時節,荔枝椿象會分泌毒液,不慎被牠的汁液噴濺到皮膚時,會造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青年城城,小時候踢跆拳道時不慎閃到腰,造成後續反覆發作,加入龍舟隊後,在比賽當日划完第一趟後,當場閃到腰,促使下背痛再次發作,讓他得靠著護腰及疼痛貼布咬牙撐過,儘管最後獲得佳績,但城城的下背卻早已疼痛不堪,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龍舟人最後都因下背問題而被迫退休的原因。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每天攝取植化素,能使我們的身體保持年輕健康、由內而外變美。10年後、20年後…為了未來的我們,飲食上多點健康美味的蔬菜水果,便能擁有最真實的自然美。目前,研究證實不同的植化素對人體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 1.人體良好的抗氧化劑2.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