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學教育不再仰賴捐贈大體 3D列印可供解剖 | 健康達人網

醫學教育不再仰賴捐贈大體 3D列印可供解剖 健康達人網

在大體捐贈觀念不夠普及的情形下,醫學院或研究機構需要人體做解剖研究,「教材」短缺一直是個問題,我們常可在電視電影中看到像達文西這類古人,得跟一些鬼鬼祟祟的人買屍體回來研究,但現代社會有管理、有法律,這個問題目前可以依靠科技來解決。澳州蒙納許大學 (Monash University) 推出了一套「3D 列印解剖系列」,提供各種栩栩如生的人體各部位供解剖教學之用,當然,都是列印出來的。

這套系統主要針對一些比較常用到的部份,比方四肢、胸腔、腹腔、頭與頸部。說栩栩如生是因為透過彩色的 3D 列印,成品跟真的人體組織非常近似(上圖左),但真正取自人體的組織,因為長期浸泡福馬林(上圖右),反而看起來假假的。更重要的是,為了做好防腐,大體往往要浸泡在福馬林一年,讓人體內部也浸到透才行,可是經過這樣的過程,人體組織的外觀與特性早已跟活著的時候大不相同,倒是 3D 列印的大體,反而可能因為列印材料用得好,還比較接近真人,比方說皮膚的柔軟度等。

「幾世紀以來醫學教育體系都用真人屍體進行解剖教學,因此也就會面臨一些很常見的問題,例如屍體不足、保存費用過高等。」該校人類解剖教育中心主任 Paul McMenamin 教授接著說「沒有實物可看,對學生來說是很大的學習障礙,但現在有這套系統,一切將會有巨大不同。」

系統中的 3D 模型都是先從實體電腦斷層掃瞄獲得的資料建置而成,並製作成可以 3D 列印出來的版本。這套系統預計今年之內就可正式上市。

(圖片來源:Monash University)

延伸閱讀

相關資訊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全台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今公布確診人數321人,另有400人例校正回歸,今天「校正回歸」一詞曝光,馬上引來外界好奇。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下午召開疫情記者會表示,採檢完到確診一般都會有2天的時間差,但最近檢體量爆增,時間差就會超多2天才會出現校正回歸的情況。今天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天確診個案321例,另有4...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公布今日國內321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以及400例本土個案為校正回歸上週各日個案。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宣布,將於板橋東區、中和區漳和地區設立熱區防疫中心,並設立兩個「機動篩檢站」,民眾有問題可以前往機動篩檢站篩檢。侯友宜說明篩檢量能,昨日共篩檢...

閱讀詳情 »

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健康報導 萬泰科技今日(20日)贈送輔大醫院二萬片ACT銀銅鈦濺鍍口罩,該口罩由萬泰獨家技術ACT銀銅鈦濺鍍製作而成,萬泰科技與輔仁大學化學系合作實驗,發現該項技術所濺鍍的材料,表面產生大量自由基。同時亦與輔仁大學醫學團隊合作,以COVID-19仿真病毒進行實驗,將病毒放在ACT...

閱讀詳情 »

記者李訢愷/新北市報導 萬泰科技今日(20日)贈送輔大醫院二萬片ACT銀銅鈦濺鍍口罩,該口罩由萬泰獨家技術ACT銀銅鈦濺鍍製作而成,萬泰科技與輔仁大學化學系合作實驗,發現該項技術所濺鍍的材料,表面產生大量自由基。同時亦與輔仁大學醫學團隊合作,以COVID-19仿真病毒進行實驗,將病毒放在ACT銀銅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