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師百年才能讀完的資料,華生只要15秒?!讓醫師從不屑到愛不釋手....│財訊雙週刊

IBM華生(Watson)投入於醫療研究,宣稱能協助正確判斷、減少錯誤,未來計畫應用於治療癌症與罕見疾病上,已受到醫界高度關注。

文/陳彥淳

美國IBM的人工智慧「華生」(Watson)到底有什麼本事,竟能讓最具專業權威的醫師們,從原本嗤之以鼻,到後來竟變得愛不釋手?

一如往常,一位女病人推門進入問診室,在醫師的對面坐了下來,氣虛微弱地訴說著身體的不舒適:「昨天晚上開始發燒,身體不太舒服,全身痠痛、肚子悶悶的,而且還有點流鼻涕,好像是感冒了,我最近工作很多,可以給我一些不會嗜睡的感冒藥嗎?」

聽得懂人話、也會學習
醫師百年才能讀完的資料 華生只要15秒

醫師百年才能讀完的資料,華生只要15秒?!讓醫師從不屑到愛不釋手....│財訊雙週刊

醫師仔細地聆聽各種病徵,這已經是他今天的第20名病人,他看了一眼旁邊的電腦字幕,轉頭再問這位女病人:「最近上廁所的情況如何?有經常憋尿嗎?」女病人有些疑惑地回答:「對,最近經常忙到沒時間上廁所。」接著醫師再問:「今天有頻尿的感覺嗎?」女病人說:「有,但應該是感冒,所以我喝了比較多的水……。」經過幾次追問,最後醫師下結論:「你不是感冒,你是得了尿道炎,才會引起發燒。」

一旁的電腦字幕上早就寫著:「感冒可能性80%,尿道炎可能性60%……。」這樣的判斷力,正是來自於華生。

據統計,美國每年有超過150萬件醫療糾紛案件,絕大多數都因為醫師的診斷與治療無法基於實證基礎;然而,醫學資料每5年就增加2倍,醫師必須花很多時間才能消化完。

台灣IMB軟體事業處總經理賈景光指出,華生挾著高度運算能力,結合臨床病例與實驗資料庫,具有學習、歸納等人工智慧,已發展出具備實際診療及實證基礎的決策系統,「一位醫師看完1000萬份病歷,須花費192年時間,但華生只要15秒就能完成學習,再進行歸納與判斷,算出可能的機率。」

「通常華生判斷可能性最高的病因,和醫師看法都很吻合,所以醫師最重視的是華生算出來的第2種可能性,可以提醒醫師針對病徵再度確認,提早發現新病因或是進行排除。」賈景光說,華生能協助正確判斷、減少錯誤,目前應用治療癌症與罕見疾病,甚至是縮短新藥的開發作業,都已受到醫療界的高度關注。

未來,只要再結合病人的電子病歷,華生甚至能針對每個人量身打造不同的醫療方式。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IBM和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合作,最短只要10分鐘,便能找到適合個別患者的癌症治療方式…

 

【相關報導】

秀傳扮智慧醫療推手 手術機器人結合3D影像,遠距手術將成真

畏懼人工智慧?這只是你的「科學怪人情節」在作祟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財訊雙週刊》官方網站;《財訊雙週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護人員的防疫津貼終於發下來了!因核對醫院申報資料一度「卡關」遲遲不見入帳,引爆國內基層醫護不滿、甚至公開向衛福部討錢的防疫津貼,衛福部今(28)日晚間宣布最新進度,強調已撥付給醫院27億7305萬元,另預計8月上旬再撥付精神專科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牙周病不只是牙病!根據統計,國人9成以上有程度不等的牙周病,但卻不清楚牙周病對身體的危害,以為牙病頂多造成缺牙而已,專業牙醫師警告,錯誤觀念不改不行!因為國內外研究早就證實,放任一口爛牙不管會影響身體健康,嚴重牙周病和糖尿病、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偏頭痛都有關聯,甚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辛辛苦苦植完了牙,卻出現鼻竇炎、眩暈,甚至臉部麻痺等後遺症,這是怎麼了?牙醫師提醒,極有可能是在植牙過程中不小心誤傷了兩大危險區域,貫穿了鼻竇腔,或切到了神經。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現在臨床上牙醫師搭配「植牙導航」,利用同步偵測植體動向的系統,以求更快速、精準、安全的將...

閱讀詳情 »

很多人都會選擇吃魚油來增加Omega-3的攝取量,但藥師叮嚀Omega-3並不是吃越多越好!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Omega-3、Omega-6的攝取量應維持 1:1 的平衡關係,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Omega-3、Omega-6都屬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都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營養素,需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