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療環境不友善 未來將陷災難

醫療環境不友善 未來將陷災難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最近醫療界最引起熱議的話題,不外乎就是醫療糾紛與血汗醫院。然而,台灣的健保制度、民眾對於醫護人員的要求,都迫使醫界對此環境產生無力感。當優秀學子願意選擇牙醫系而不考慮醫學系,年輕醫師已不再投入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與急診科,而是醫美、皮膚科等,若政府無加以改善此狀況,可預期台灣未來將陷於醫療災難。

臺南醫院院長暨成大醫院外科教授李伯璋指出,台灣健保制度的優點是看病方便,更多人求診是因為健保費繳了,不用白不用。而健保給付的概念是,每個醫療行為都有金錢代價,假如健保大餅是100萬元,全國所有醫師的醫療行為是100萬點,那就是所謂點值1.1元,當全國所有醫界的醫療行為變成200萬點,而健保大餅還是100萬元時,那點值就減少成1.5元。

醫界若為了維持固定或更高收入,就必須更認真安排病人回來看門診與做檢查。健保署已提出許多追求醫療品質改善方案來控制醫療浪費。李伯璋教授進一步說明,實際上、醫界都只在固定大餅下搶食有限的資源,使得醫界無奈地在水深火熱中的血汗醫院中求生存、釜底抽薪。

醫界該撫心自問,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真的有那麼多真正需要看醫生的病人嗎?李伯璋教授認為,除了急診、重大疾病與罕見疾病等病患外,一般民眾就醫若以1成自負額為例,如果做斷層掃描要5000元,健保可以付4500元,民眾自付500元。開藥也是如此,5天藥費1000元,民眾自付100元,若是3天藥就能痊癒時,民眾當然只需付120元,就不會多付錢拿一些吃不到的藥放在家裡。要民眾自付費用時,醫師善盡病情告知義務,檢視自己的診斷、治療方向,醫療品質責任自然回歸到醫師與民眾共同來承擔,除了能控制不必要醫療資源的浪費,相對的,也減少醫療糾紛。

李伯璋教授呼籲,真正的好醫療是以同理心與精湛醫術來贏得民眾的信任。醫療品質要好,應該要有共識與勇氣,破除舊習,營造好的醫療環境,讓醫護人員能無後顧之憂來照顧病患,才能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健保制度延續下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35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國人傳統觀念,產後媽媽要坐月子補身體,但若月子餐太重葷腥,恐增產婦腸胃負擔,甚至徒增腰圍。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營養治療科技術主任黃金環表示,剖腹產後媽媽胃腸道未恢復,不宜吃太過於油膩食物,只要飲食均衡,天然蔬食也能滿足營養需求。傳統月子餐重油 均衡素食也能顧健康產後營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科技與醫療相結合為時代趨勢,協助更準確了解患者狀況。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劉偉名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等單位合作,開發電腦輔助診斷系統,協助醫師即時偵測可能癌化的大腸息肉。人工智慧結合醫療 迅速準確掌握疾病狀況隨著科技發展趨勢,人工智慧結合醫療,協助民眾擁有更完整照護。劉偉...

閱讀詳情 »

慢性腎臟病患者小心快速進入末期腎衰竭,被迫接受透析或換腎的治療!為了幫助穩定病情、延緩惡化程度,目前透過中西合併治療,針對個別體質差異、發病原因,像是使用中藥、針灸對症治療,效果十分顯著。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廖元敬表示,中西合併治療慢性腎臟病好處多多。(圖片提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大推植物性蛋白質,加拿大新版飲食指南「牛奶」中箭落馬!加拿大睽違12年的新版飲食指南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植物蛋白質,多喝水,並減少動物蛋白攝取量。其中削減乳製品攝取,因學界無定論,引起各界爭議。加國新版飲食指南 蔬菜水果佔一半根據《BBC》報導,新飲食指南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