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醫:腎臟移植是擺脫洗腎唯一方法

醫:腎臟移植是擺脫洗腎唯一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腎病多源自於腎發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在初期,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病患都沒有明顯徵狀;後期可能會併發尿毒症,會出現皮膚發黃、胃口不好或貧血現象。醫師建議,平時可觀察尿液是否有比平常更多的泡泡、眼瞼是否水腫、血壓是否逐漸升高、食慾逐漸下降、臉色越發蒼白等等現象。

成功大學醫學院李伯璋教授表示,台灣的洗腎人口高達七萬四千人,一般的腎臟病患者一周洗腎三次,有些病人因此工作不保之外,承受的心理與生理壓力也極大;病人在前往醫院洗腎前一天,心情可能較低落,洗腎當天生理不舒服等等,長期下來,心理生理都在較負面的情況下,間接影響親朋好友的生活。

李伯璋教授表示,洗腎可謂「治標」的方法,接受器官移植才是擺脫洗腎的唯一方法,除了能免除透析(即洗腎)所帶來的不舒服、飲食限制變少外,還可以維持日常生活、降低醫療開銷。可惜的是,在台灣的醫療環境下、對器官捐贈的概念未建立,以及台灣特有的健保制度等原因下,多數患有腎臟病的患者仍以「洗腎」為第一選擇。然而,以先進國家的醫療習慣來說,「捐腎」才是「治本」。

以統計學來說,洗腎的五年存活率約百分之四十五,換腎的存活率約百分之九十,兩者間落差有兩倍之多,在這兩倍間,有多少家庭、生命得以改變?在台灣,關於器捐,還有另一項障礙─「我不想從捐贈人變成病人!」許多人以為捐出肝或腎臟後,身體的運作就會「異常」,可能就此罹病。

李伯璋教授解釋,任何器官捐贈手術前,都會進行精細的全身檢查,當然也包含評估器捐後是否能維持身體機能等等,綜合考量後,若捐贈者符合器捐條件,才會進行手術,所以民眾無須擔心捐贈後自己也會變病人的問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826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螢幕形象亮麗的劉伊心,在性感的外型下,有著十分獨立的個性和想法。為了當媽媽,她選擇自己做主,藉助人工生殖與老公林志隆(虎哥)有了愛的結晶,並規劃好有氧孕程,以及產後美胸的準備。她自認,將會是講規矩、有原則的虎媽,希望女兒跟她一樣活出自主、勇敢表達的人生。   誰說生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每個遠離家鄉生活的人都會同意:沒有什麼比在家做飯更好了!與家人一起用餐,不僅讓人感到舒適,而且食物也會變得更美味,尤其是因為在家烹調,往往都是用最新鮮、最健康的食材來料理。   根據1項新的研究證實,家常飯菜還可以減少體內使人生病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國內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於10月16日不幸死於壺腹癌。絕大部分民眾都對「壺腹癌」感到陌生,也不清楚位確切在哪個部位,醫師指出,「壺腹」就在「膽道」與「胰管」交會之處,如果罹癌,因症狀不明難以早期發現,治療棘手。   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基金會表示,壺腹癌是罕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當心!別以為只是老化症狀!八十六歲的陳老太太,摔倒骨折臥床多年,因食慾不振、腹脹不適,胃口越變越小,以為是年紀大了並不以為意,直到時間久了,陳老太太一個多月都吃不下東西,身體越來越虛弱、肚子慢慢鼓脹,兒女驚覺「怪怪的」,才趕緊將陳老太太送醫,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罹患「骨髓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