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範B肝變肝癌 新型檢測有方法

防範B肝變肝癌 新型檢測有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民眾防癌不可不知!很多人抱持鴕鳥心態,以為「不會那麼衰吧?肝癌不會找上我!」然而,由於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是罹患肝癌的四部曲,而目前B肝患者只要抽血檢驗pre-S,就能預估致癌風險,及早做好防範措施,則可避免走向肝癌一途。



每年死於肝癌人數約為8000人



臺灣自1984年起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畫,使得B肝感染大幅改善,但是在1984年之前出生的族群,由於沒有接受B肝疫苗注射,所以,這些族群即成為B肝感染的大宗。根據統計,臺灣目前大約仍有260萬人是B肝帶原者,而這些人就有可能因此而進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且每年死於肝癌人數約為8000人,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四部曲



臨床顯示,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機率,大約是非帶原者的150倍,為何B型肝炎容易演變成肝癌?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肝膽腸胃科)主任譚健民表示,B型肝炎帶原者不僅會傳染給別人,而且B肝病毒會潛伏在肝細胞內,容易引起慢性肝炎,使得肝臟纖維化,形成肝硬化,並進展成為肝癌,因而有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四部曲之說。



B型肝炎帶原者需定期檢查



既然知道B肝對於健康的威脅,當然要做好預防措施;譚健民主任指出,預防B肝首要知道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而經由抽血檢驗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這時就必須每3-6 個月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接受治療,也才能避免B肝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



Pre-S基因突變 罹肝癌機率為一般人250倍



譚健民主任表示,慢性B肝病人可經由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但是並無法根除,只是使其不惡化;此外,臨床並發現,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一段DNA基因序列Pre-S若出現突變,則出現急性惡化、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50倍,5年內罹癌機率達6成,因此B肝可透過更進一步的基因篩檢來訂定治療計畫。



pre-S基因檢測可發展成肝癌篩檢工具



由於B型肝炎帶原者出現pre-S基因突變,會轉化成肝癌的機率相對較高;因此,譚健民主任強調,pre-S基因檢測可提供更具專一性與精準性的快速診斷,進而成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風險的最新預測指標,所以pre-S基因檢測可發展成肝癌篩檢的工具。呼籲B型肝炎帶原者一旦抽血檢查驗出有Pre-S基因突變,應該提高回診頻率,每個月至少回診追蹤一次,並在醫師評估下接受進一步的治療,以減少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笑容燦爛的人總會讓人感覺格外親切,但家裡有正值換牙期孩童的爸媽們得注意了!齒槽骨狹小、乳牙過早或過晚脫落,都會影響孩子恆齒長出後的整齊度!牙醫師因此建議家長,在孩子國小一、二年級時,至少得做一次口腔鏡和全口X光檢查,為孩子的牙齒美觀做好把關。隨著飲食精緻化,堅硬、難咬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以往病人到醫院看診,各科醫師必須被動式搜尋才能了解病人的所有病例,且可能要花上數十分鐘;台北慈濟醫院研發「全人全方位病人安全防護網」,當醫師看診時,電腦會自動跳出病人的關鍵病例,如特殊疾病、藥物過敏、情緒問題,甚至經濟弱勢等資訊,都能一目了然。台北慈濟醫院護理部主任吳秋...

閱讀詳情 »

「老了不中用」是一般長者常見口頭禪,但實際上多半只是長者自己這樣想,王雨林與高金太兩位長者,就是從心靈封閉走向人群,最後發現人生多麼精彩有趣的實際案例,他們也站出來叫所有長者不要躲在家裡,走進人群接觸外面世界,心情很自然就會好起來。 國民健康署統計利用電話訪問 24,624 位各年齡層民眾,顯示雖...

閱讀詳情 »

現在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果蔬皮的營養價值,但並不是所有的果蔬都適合帶皮吃。果蔬究竟帶不帶皮吃,也要分清兩個派別,一個是帶皮吃更營養的果蔬有哪些,一個是不能帶皮吃的果蔬又是哪些,一起來認識下吧。 兩大派別分清果蔬是否帶皮吃 派別一、帶皮吃更營養的果蔬 1、葡萄:葡萄皮抗癌作用。 葡萄皮具有抗癌作用,美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