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範B肝變肝癌 最新檢測有方法

防範B肝變肝癌 最新檢測有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民眾防癌不可不知!很多人抱持鴕鳥心態,以為「不會那麼衰吧?肝癌不會找上我!」然而,由於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是罹患肝癌的四部曲,而目前B肝患者只要抽血檢驗pre-S,就能預估致癌風險,及早做好防範措施,則可避免走向肝癌一途。

每年死於肝癌人數約為8000人

臺灣自1984年起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注射計畫,使得B肝感染大幅改善,但是在1984年之前出生的族群,由於沒有接受B肝疫苗注射,所以,這些族群即成為B肝感染的大宗。根據統計,臺灣目前大約仍有260萬人是B肝帶原者,而這些人就有可能因此而進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且每年死於肝癌人數約為8000人,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四部曲

臨床顯示,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細胞癌的機率,大約是非帶原者的150倍,為何B型肝炎容易演變成肝癌?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肝膽腸胃科)主任譚健民表示,B型肝炎帶原者不僅會傳染給別人,而且B肝病毒會潛伏在肝細胞內,容易引起慢性肝炎,使得肝臟纖維化,形成肝硬化,並進展成為肝癌,因而有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四部曲之說。

B型肝炎帶原者需定期檢查

既然知道B肝對於健康的威脅,當然要做好預防措施;譚健民主任指出,預防B肝首要知道自己是否為B肝帶原者,而經由抽血檢驗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這時就必須每3-6 個月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接受治療,也才能避免B肝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

Pre-S基因突變 罹肝癌機率為一般人250倍

譚健民主任表示,慢性B肝病人可經由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但是並無法根除,只是使其不惡化;此外,臨床並發現,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一段DNA基因序列Pre-S若出現突變,則出現急性惡化、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50倍,5年內罹癌機率達6成,因此B肝可透過更進一步的基因篩檢來訂定治療計畫。

pre-S基因檢測可發展成肝癌篩檢工具

由於B型肝炎帶原者出現pre-S基因突變,會轉化成肝癌的機率相對較高;因此,譚健民主任強調,pre-S基因檢測可提供更具專一性與精準性的快速診斷,進而成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風險的最新預測指標,所以pre-S基因檢測可發展成肝癌篩檢的工具。呼籲B型肝炎帶原者一旦抽血檢查驗出有Pre-S基因突變,應該提高回診頻率,每個月至少回診追蹤一次,並在醫師評估下接受進一步的治療,以減少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整理報導】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連續單日破萬例確診,然而,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疫情尚未抵達巔峰,確診人數將持續增加。」目前防疫重點強調:簡化疫調、輕重症分流、即時分配藥物、接種疫苗。而民眾相當關心,萬一感染Omicron確診之後出現何種症狀該就醫? 對此,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台灣引進試管嬰兒科技已滿37年,備孕6年無法懷孕的張媽媽,35年前找上試管嬰兒之父、現為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執行長曾啟瑞醫師求子,經治療後成功誕生1對雙胞胎。而女兒張小姐,過去月經週期就不正常,在備孕3年無果後,經媽媽提醒,才31歲的她就決定去不孕門診求診,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病例連3天突破萬例,屢創新高,今(30)日新增1萬5033例本土個案,及116例境外移入(其中11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有3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尚未抵達巔峰,確診人數將持續增加,必須做到簡化疫調、輕重症分流、即時分配藥物、接種疫苗等4項防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