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鳳梨甜爆,跟生長激素沒關係啦!

最近鳳梨上市,大家有沒有買來吃呢?是不是覺得甜到爆表?不過甜度高是因為氣候乾旱,跟誤傳的生長激素催熟沒關係喔!還有,其實現在農民幾乎不用生長激素了,婆媽們可以趁這超好吃的當季放心選購。
鳳梨甜爆,跟生長激素沒關係啦!
大家應該都吃過甜蜜蜜的鳳梨,但甜度高是因為使用生長激素催熟嗎?而生長激素會造成孩子性早熟嗎?農業試驗所指出,使用生長激素不但不會提高鳳梨的甜度,反而會降低甜度,最近鳳梨收成上市,甜度爆表,與今年是暖冬及氣候乾旱有關,而非使用生長激素



《媒體誤指激素催熟恐致病》

有媒體報導「激素催熟鳳梨!吃多恐性早熟」,農業試驗所指出,由於品種不斷改良,近年鳳梨甜度愈來愈高、酸度則不明顯,尤其今年氣候乾旱,鳳梨甜度更明顯



《使用激素反會降低甜度》

農試所指出,該則報導指稱鳳梨甜度高是因為使用生長激素,並不正確,早年鳳梨罐頭外銷暢旺年代,進行加工時,曾使用生長激素藥劑,以增加果實周徑與提高水分,但缺點是果實甜度與酸度都下降,顯示鳳梨使用生長激素催熟,不但不會提高、反而會降低甜度



果心大小與品種有關

至於能否從鳳梨果心大小與果目外觀判斷是否使用生長激素?農試所表示,鳳梨果心大小與品種特性、植株大小及生產季節有關,如金鑽鳳梨屬大果心品種,與有無施用生長激素不一定有關;而且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種類與動物生長激素種類完全不同,報導指稱「多吃恐性早熟」的說法毫無根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升溫,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事件再新增2名確診者,分別是該院出院病患案889,與該案之同住家人案890,其中案889所在的12A也從原來的「綠區」改為「紅區」,先前在此區採檢過的醫護召回重新採檢。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直言,「這很不妙...

閱讀詳情 »

紐西蘭的防疫表現,跟台灣一樣受各國稱讚,不過今天竟然疑似爆出2個多月以來的第一起社區傳染案例。紐西蘭衛生部官員召開記者會,解釋這起社區傳染案例,1名56歲的女性,旅歐返國隔離期間2次篩檢都呈陰性,因此在1月13日隔離期滿回家,沒想到10天後,女子有輕微症狀就醫,於23日確診,令人擔憂的是,她在確診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家有新生兒,每個爸媽都希望小寶貝能夠「一暝大一寸」,而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就是「睡覺」和「喝奶」。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周昀提醒,母乳是足月產的正常新生兒最佳的營養來源,應於出生之後盡速哺育母乳;而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1歲以下嬰兒都應仰睡,嚴禁趴睡,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走路的時候,膝關節總是覺得卡卡?走久了還會覺得痛?這究竟是骨質疏鬆還是退化關節炎,千萬不要傻傻分不清,國內醫師門診觀察發現,不少上了年紀的女性,常把關節問題誤以為是骨質流失引發的,忽略了把握時間就醫治療。 今年57歲的王太太就是一例,體型較福態的她,拖到健檢時才開口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