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黑糖致癌? 神破解讓你安心|Knowing

黑糖致癌!?神破解讓你安心

《康健雜誌》指稱黑糖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這樣的標題實在是危言聳聽,如果,每天泡一杯黑糖水,用約20克(濃度算很高的黑糖水了),就算用《康健雜誌》抽驗的黑糖中,丙烯醯胺含量最高的那一種黑糖來泡(1公斤2740微克),除以五十分之一,這杯黑糖水的丙烯醯胺含量不過54.8微克,一天就算喝上20杯,人體都還有能力代謝。

如果要這樣指稱黑糖,那還不如說「飲用水中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因為黑糖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吃的,而水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喝的。

黑糖致癌? 神破解讓你安心|Knowing

這是衛生福利部,在2015年4月10日所舉辦「論高溫炒炸食品中如油條、薯條、洋芋片等丙烯醯胺的管理」的公聽會的報告原文,其中有幾個重點:

一、動物實驗顯示丙烯醯胺在腸胃道內消化吸收相當快速,且能廣泛分布在體內各器官組織,但丙烯醯胺及其代謝物也極容易被分解並隨尿液排出體外。而在人體代謝方面,基於丙烯醯胺也會被人體中適當微生物與(或)相關酵素分解,所以會正常的代謝與排泄,不會在體內蓄積。

二、其中,有一段算是明確食用限制量的說明:

「鑑於丙烯醯胺在水質處理/淨化的廣泛應用,世界衛生組織已針對飲用水中丙烯醯胺的最高限量規範為0.5 mg/kg,而我國環境保護署對飲用水水質處理劑聚丙烯醯胺中丙烯醯胺的最高限量亦同。」

以此來推斷,這樣的建議限制是根據,原則上每人每天會飲用2000c.c.,也就是2KG的水,所以每天人體能代謝調的丙烯醯胺至少是1毫克(mg),也就是1000微克(μg ),而且這是天天可代謝的量唷,而且就這樣的規範來說,是可代謝一輩子,都不會產生積累的。

因此,《康健雜誌》指稱黑糖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這樣的標題實在是危言聳聽,如果,每天泡一杯黑糖水,用約20克(濃度算很高的黑糖水了),就算用《康健雜誌》抽驗的黑糖中,丙烯醯胺含量最高的那一種黑糖來泡(1公斤2740微克),除以五十分之一,這杯黑糖水的丙烯醯胺含量不過54.8微克,一天就算喝上20杯,人體都還有能力代謝。

如果要這樣指稱黑糖,那還不如說「飲用水中測出致癌物質丙烯醯胺」,因為黑糖不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吃的,而水是每個人每天都在喝的。

三、本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調查國內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參考國衛院提供之國民健康飲食調查資料進行分析,可進一步推算國人攝取食品之丙烯醯胺暴露量。結果顯示國人丙烯醯胺暴露量普遍低於歐美,最大原因為飲食差異,歐美主食多為馬鈴薯,馬鈴薯在加工過程中易有丙烯醯胺生成。

但,連「國際間並未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限量標準」,為何呢?因為「由於丙烯醯胺是食品於正常加溫過程中可能產生之副產物,並非基於加工需要而添加,或是受污染導致,故我國與國際間主要管理方式是經由公開相關資訊提供大眾參考,並透過飲食指導(如減少攝取高溫油炸或烘焙的食品、多攝取蔬果及均衡飲食),以及輔導食品業者自加工製程降低產品中丙烯醯胺的含量,而減少丙烯醯胺的攝取,以降低對人體健康之危害風險。

透過加工操作之指引及飲食教育宣導即可有效降低其暴露風險,故目前並無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限量標準之必要。查目前國際組織Codex、WHO及先進國家如美國、歐盟等,亦未訂定食品中丙烯醯胺限量標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白內障是因為水晶體混濁導致,而其治療方式則是必須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置換,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也不斷推陳出新。之前在三軍總醫院任職的眼科醫師江尚宜,在退伍後選擇金門開業,提供最新的儀器和醫材,以嘉惠金門地區民眾。日前他收治了一名在縣府服務的六十歲男子,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75歲的張媽媽,沒有心臟病史,沒想到兩年前在家中突然昏迷,心跳停止差點猝死。兒子張先生回憶,當時一直替媽媽做CPR搶救,也第一時間撥119,救護人員到場後,就用AED幫媽媽電擊了兩次恢復了心跳,才送醫院治療。心律不整猝死搶救每晚1分鐘 活命機率少7%-10%臨床統計,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天氣炎熱,人體容易流汗潮濕,不只易於引發黴菌感染,造成皮膚發炎掉屑,像是脂漏性皮膚炎、香港腳、皮癬患者的清潔維護也有相當難度。臺安醫院皮膚科曾德朋主任表示,我們在運動大量流汗後,沒有立即把汗擦掉或是清洗掉,讓汗在皮膚上滯留,都可能會造就對黴菌滋長更好的環境。像皺褶處的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