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0到6歲最沒抵抗力!醫提出3個你不知道的「日常毒害」,疫情時代如何增加抗毒力?

為孩子的健康把關,打造「安全無毒」的成長環境

身邊充斥著看不到的毒害,無形傷害著孩子的健康。如何讓孩子「無毒」成長,小兒科黃昌鼎醫師提出幾個你可能不知道的日常毒害:

 

★常見日常藥,對小孩來說竟是致命之毒?

市面上非常多外用產品都含有薄荷醇,像是綠油精、萬精油和曼秀雷敦等。對於小於二歲的幼兒,呼吸道的防禦及反射尚未完全成熟,如果在臉部及鼻腔給予刺激時,可能會誘發停止呼吸反射、咽喉痙攣,同時也可能造成缺氧及氣喘發作,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兒科醫學會建議,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產品,均不建議使用於未滿二歲之嬰幼兒。

 

★不合格的童裝,孩子穿上竟然有致癌可能?

童裝的製造過程中,不免加入染劑和助劑等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都可能具有刺激性,可能造成不等程度的健康危害。各國對於童裝的檢驗標準不一,但可以先藉由以下認證標章過濾不合格童裝:

0到6歲最沒抵抗力!醫提出3個你不知道的「日常毒害」,疫情時代如何增加抗毒力?

 

★塑化劑大魔王,在日常中不經意吃下肚?

台灣是塑膠王國,接觸到塑化劑幾乎無可避免,為了不影響孩子成長,我們要減少攝取塑化劑的機會。飯前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能去除90%塑化劑,並避免使用塑膠餐具,改用不鏽鋼餐具;在兒童玩具挑選上,也須選擇有「安全玩具認證標誌」商品。

不同程度的毒害潛伏在周遭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健康危機,除了替孩子打造「安全無毒」環境,增加孩子的「抗毒力」也一樣重要!

 

疫情時代下,培養兒童抗毒力

恢復上班上課,幼兒園疫情卻連環爆,爸爸媽媽好擔心。除了等待疫苗施打,小兒科黃昌鼎醫師建議平常就要養成增強抵抗力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環境抗毒力:

★飲食均衡,多吃五穀類、蔬菜及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及植化素的食物。

★少吃含糖飲料、餅乾及糖果等多人工添加物的食物。

★多到戶外活動,建議一至四歲每天活動時間超過一百八十分鐘,但三至四歲中強度的活動時間要超過一小時。

孩子上幼兒園接觸人群後,要經過二、三年的歷練,免疫力才會成熟,能認識病毒並且產生相對應的抗體,往後再遇到一樣的病毒就能輕鬆以對。

 

育兒懶人包,解決爸爸媽媽的疑難雜症

黃昌鼎醫師提到,0到6歲是孩子最沒抵抗力的時候,不只需要增加孩子自身抵抗力,在育兒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如食安、商品含毒、環境污染等威脅,父母須增加應對知識,才能陪伴孩子面對嚴峻的環境關卡。

根據十七年臨床經驗,結合本身環境醫學的專業,小兒科黃昌鼎醫師整理成育兒寶典《養出孩子的抗毒力!0~6歲健康育兒懶人包》,針對0到6歲會遇到「食、衣、住、行、育、樂」六大方向的健康及環境毒害問題,都有詳細的解說並附上圖表,爸爸媽媽們不再焦慮,養出孩子的抗毒力!

 

0到6歲最沒抵抗力!醫提出3個你不知道的「日常毒害」,疫情時代如何增加抗毒力?

本文摘自大好書屋《養出孩子的抗毒力!0~6歲健康育兒懶人包:預防環境危害、認識幼兒疾病大魔王,現代爸媽必讀的全方位健康育兒指南》。

 

【更多資訊請上《日月文化集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康弘昌/專訪報導 有些健檢觀念得趁早落實,等到老年再做,恐怕就來不及了!乳癌篩檢就是其中一種。衛福部統計顯示,每年有逾1萬2千人罹患乳癌,換言之,每天約有30名女性新診斷罹患乳癌,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教授沈陳石銘語重心長呼籲,女性成年頭一件事...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穩定,醫院探病規定也全面鬆綁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晚間宣布,全面放寬醫療院所及人員管制措施,每日開放訪客可探視時段增至2個時段,且不限病房科別,也不再限制對象得是住院7天以上的病人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每年端午節,台灣愛吃粽子的民眾,總免不了掀起一番南部粽、北部粽誰比較好吃的論戰,但不戰南北,但從健康角度來看,國內營養師表示,南部粽油量較低,約比北部粽要少了30%的脂肪;但如果真對熱量斤斤計較的人,最好還是選擇改良雜糧粽,用全穀雜...

閱讀詳情 »

斷開腦人五十肩,不再輾轉難眠! 診間走進一名五十五歲的婦人,她表示今年初右肩就開始感到疼痛,隨著一天天過去,疼痛愈來愈劇烈,到了最後手臂無法往上舉,不僅無法穿脫衣服,晚上甚至痛到無法入眠……。 五十肩又稱為「冰凍肩」(Frozen Shoulder),真正的學名則是「沾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