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歲以下嬰兒肚臍凸又腫竟是臍疝氣 3狀況應立即手術

1歲以下嬰兒肚臍凸又腫竟是臍疝氣 3狀況應立即手術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門診1對爸媽帶了滿月大的寶寶來打預防針,在阿包醫生還未解開衣服檢查前,就注意到他的肚子中間區塊有明顯的突起。


接著我就問媽媽:「媽媽,妳應該納悶為何寶寶的肚臍看起來不太一樣吧?」媽媽急忙地說:「阿包醫生,你怎麼知道?他自從臍帶脫落後,我們就發覺他的肚臍不時都會凸凸的,而且哭鬧的時候更明顯,我們有嘗試用手去壓,但都沒有用,這是為什麼啊?」


接著我解開包屁衣,果真就是很明顯的臍疝氣,也就是臍帶脫落時周圍的肌肉還沒完全閉合,因此腹部內組織就會從這個缺口擠出,形成肚臍的膨出,這次阿包醫生就要來聊聊什麼是「臍疝氣」。


什麼是臍疝氣?


臍疝氣指的是當人體中的腸子、空氣、體液等腹部內組織從腹壁肌肉中的弱點或缺損擠出,導致肚臍周圍突出,外觀上看起來就是凸肚臍,好發於1歲以下的寶寶與早產兒。


其中,部分寶寶在剛出生時並不會發現,直到臍帶脫落時,因為臍帶附近的肌肉尚未關閉密合,這時腹內組織從縫隙中擠出,就會形成臍疝氣。


平時照護這樣做


當發現寶寶有臍疝氣時可先前至兒科門診就診,醫生會評估臍疝氣程度及範圍,大多數的臍疝氣會在1歲內逐漸消失,不須特別處理。


而部分爸媽詢問,臍疝氣是否會疼痛,答案是不會,但因為當寶寶大哭時,臍疝氣的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讓不少爸媽心疼,這時爸媽不需太擔心,先安撫寶寶,盡量讓孩子情緒盡快穩定下來,腹壓就會下降,原本不小心跑到肚臍周圍的器官也會慢慢復位,降低凸出症狀。


臍疝氣的就醫時機


一般來說,臍疝氣會在1歲內逐漸消失,但若是發生以下狀況應該盡快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修復:


1.寶寶2~3歲時仍未消失。
2.寶寶哭鬧不已、嘔吐、精神狀況差。
3.肚臍變得紅腫凸出甚至發黑。


阿包醫師小叮嚀


臍疝氣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大多會自然消失,因此爸媽不必過於擔心,而部分傳統做法會用硬幣或彈性繃帶等刻意壓平肚臍,但這些做法無益於改善,因此平時不需特別壓下去,以免使寶寶產生不適。


編輯:王詩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季節轉變鼻過敏反應大 藥物噴劑只能治標想治本靠這個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江先生的牙齦及臉頰交界處有凸起的腫塊,不規則的邊緣和有乳突狀突出,使得左臉頰有膨出就像含了東西,在太太陪伴下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耳鼻喉科就醫,經切片檢查確診為口腔癌。耳鼻喉科醫師李家萱表示,口腔癌只要早期接受適當的治療,5年的存活率第0期到第1期的5年存活率為78%,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想要一覺到天亮,夜裡卻頻頻尿急醒來上廁所,許多人都為此所苦,特別是中年男女,睡不好,隔天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醫師說,要先區別問題出在膀胱,還是腎臟,才能有效率地對症下藥。夜尿2次以上就太多 睡不好生活品質也打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任柯明中表示,一般而言,半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免疫治療近年陸續被台、美國FDA核准,成為癌友治療新選擇,什麼是免疫治療?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陶秘華日前演講時指出,人體本身具有「殺手T淋巴細胞」,可以殺死癌細胞,但活化殺手T淋巴細胞的免疫系統被癌症抑制,理論上,只要好好教育T淋巴細胞辨認癌細胞,有機會揪出難以偵測的癌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科技發展快速,短短二十年間,網路社群影音平台的蓬勃發展,連帶改變消費者的視聽習慣。過去的傳統傳播方式已逐漸式微,面臨時代新趨勢,醫療產業的行銷不僅要符合消費者需求、找出精準受眾,如何選擇適當工具列以吸引大眾第一眼關注投放資訊,更是一大重點。科技改變現代人視聽習慣 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