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歲以下嬰兒肚臍凸又腫竟是臍疝氣 3狀況應立即手術

1歲以下嬰兒肚臍凸又腫竟是臍疝氣 3狀況應立即手術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門診1對爸媽帶了滿月大的寶寶來打預防針,在阿包醫生還未解開衣服檢查前,就注意到他的肚子中間區塊有明顯的突起。


接著我就問媽媽:「媽媽,妳應該納悶為何寶寶的肚臍看起來不太一樣吧?」媽媽急忙地說:「阿包醫生,你怎麼知道?他自從臍帶脫落後,我們就發覺他的肚臍不時都會凸凸的,而且哭鬧的時候更明顯,我們有嘗試用手去壓,但都沒有用,這是為什麼啊?」


接著我解開包屁衣,果真就是很明顯的臍疝氣,也就是臍帶脫落時周圍的肌肉還沒完全閉合,因此腹部內組織就會從這個缺口擠出,形成肚臍的膨出,這次阿包醫生就要來聊聊什麼是「臍疝氣」。


什麼是臍疝氣?


臍疝氣指的是當人體中的腸子、空氣、體液等腹部內組織從腹壁肌肉中的弱點或缺損擠出,導致肚臍周圍突出,外觀上看起來就是凸肚臍,好發於1歲以下的寶寶與早產兒。


其中,部分寶寶在剛出生時並不會發現,直到臍帶脫落時,因為臍帶附近的肌肉尚未關閉密合,這時腹內組織從縫隙中擠出,就會形成臍疝氣。


平時照護這樣做


當發現寶寶有臍疝氣時可先前至兒科門診就診,醫生會評估臍疝氣程度及範圍,大多數的臍疝氣會在1歲內逐漸消失,不須特別處理。


而部分爸媽詢問,臍疝氣是否會疼痛,答案是不會,但因為當寶寶大哭時,臍疝氣的症狀會更加明顯,因此讓不少爸媽心疼,這時爸媽不需太擔心,先安撫寶寶,盡量讓孩子情緒盡快穩定下來,腹壓就會下降,原本不小心跑到肚臍周圍的器官也會慢慢復位,降低凸出症狀。


臍疝氣的就醫時機


一般來說,臍疝氣會在1歲內逐漸消失,但若是發生以下狀況應該盡快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手術修復:


1.寶寶2~3歲時仍未消失。
2.寶寶哭鬧不已、嘔吐、精神狀況差。
3.肚臍變得紅腫凸出甚至發黑。


阿包醫師小叮嚀


臍疝氣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大多會自然消失,因此爸媽不必過於擔心,而部分傳統做法會用硬幣或彈性繃帶等刻意壓平肚臍,但這些做法無益於改善,因此平時不需特別壓下去,以免使寶寶產生不適。


編輯:王詩茜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季節轉變鼻過敏反應大 藥物噴劑只能治標想治本靠這個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肺癌病友在用藥之前都需檢測基因,找到最適合的治療藥物,為了更精準有效地建議投藥,衛福部、國衛院及羅氏大藥廠成立「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預計收治晚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等6種癌症病患,最快今年6、7月,上千名患者可參與此計畫,並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前,網路上相傳一帖食譜,將綠皮香蕉與雞腳一起燉煮後食用,「本來拿拐杖,後來喝了一陣子這湯,然後沒再拿拐杖了」。南投一名67歲的林姓婦女覺得「骨輪」容易痛,因此按照食譜料理並且每天都食用,持續兩週,但覺得成效若有似無,膝關節仍隱隱作痛,就醫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在藥物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方便攜帶、隨時可吃,香蕉是許多重訓人士的最愛。不過,香蕉「高鉀低鈉」,腎臟功能不佳者必須謹慎食用,如果吃太多,鉀離子如果順利排出體外,恐對身體造成傷害。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在台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香蕉為鉀含量最高的水果,且含有豐富膳食纖維、抗性澱粉、維生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健保費漲聲響起,媒體屢傳名人因病離世,許多民眾哀聲連連,而有「錢越來越薄,以後會看不起病」的嘆息。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指出,90%的人經過健康管理後,其醫療費用會降到原來的10%,而10%的人如沒有做好健康管理,其醫療費用竟比原來上升90%,因此,投資健康檢查,就能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