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4年電子耳舊換新 傷口小效果更佳

14年電子耳舊換新 傷口小效果更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聰多年的板模工人陳舜智,所裝置電子耳故障,家人四處奔波找廠商,才發現機型汰換、維修零件早就沒有了,聽不見,失去了工作,社交關係也收到影響,讓他一度坐困愁城,幸獲補助換新機,不但重回工作崗位,他的世界還多出蟲鳴鳥叫,見識醫療科技進步下的精彩人生。
舊式電子耳組織破壞大
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弘斌主任指出,電子耳在臺灣發展歷史已有廿年,陸續有故障的電子耳需要重新植入,手術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早期電子耳手術植入沒有微創概念,組織破壞比較大,開刀後耳蝸組織會沾黏、纖維化或是發炎,耳蝸可能被封住、或是故障的電極被黏住,拔出來的過程中可能會斷在裡面,新的電極就沒辦法放入,所以得小心的剝離旁邊沾黏的組織,保留耳蝸內部的構造,輕輕的把舊的故障的電極拿出來,再重新放入多頻道電極。
新式電子耳屬微創手術 考慮未來再植入
對比以前與現在電子耳的技術,吳弘斌主任指出,早期電子耳的傷口長度20公分,現在只有2.5公分。早期耳蝸灶口0.2公分,現在僅僅0.04-0.06公分,直徑是原來的1/3到1/4,組織破壞小,電極更細,屬微創手術。他強調,新的手術觀念是電子耳不只放入,更考慮到未來10年、20年後需要重新再植入的問題,微創方式減少創傷,耳蝸裡面的發炎跟沾黏就會少很多,方便未來的再植入工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3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竹縣市迄今已累計超過1,000位以上的COVID-19確診病例,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針對新竹縣確診個案提供居家關懷服務。近日來新竹縣確診民眾將陸續接到電話關懷,如果自覺身體不適或需要醫療協助的確診個案,關懷專線將會協助安排通訊診療服務。 確診兒童居家視訊門診 提供衛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第3年,不少人關注的新冠肺炎康復者的後遺症中,有一項「腦霧」特別受到矚目。日前國外報導指出,2成左右的Omicron感染者出現「腦霧」,狀況有思緒混亂、健忘等類似失智症的症狀。對於國內的康復者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此提出回答。 今日有媒體問到,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在台灣,健保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37萬名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就醫。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病況時好時壞,治療就像跑馬拉松,但對年僅26歲的重度病友「小城」(化名)來說,發病時體無完膚,皮膚痛如刀割,甚至連第一份正職工作都被迫辭職,「這場馬拉松跑了20多年,真的會累!」目前正接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不少傳言指出,國內的快篩試劑(以實名制購買為單劑100元)價格偏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4)日回應絕非事實,更提出其他國家的快篩試劑售價做駁斥。 網路謠言指稱「政府發國難財」 指揮中心嚴正反駁 有關不少網路製圖稱「國內快篩採購較他國貴」,甚至以發國難財抹黑,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