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再度行走 機器人腳助脊損傷者走向樂觀

再度行走 機器人腳助脊損傷者走向樂觀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今年23歲的張國皓,有陽光笑容、180公分的身高,是顏值極高的型男,但是,18歲那年的一場車禍意外,將他的人生帶離了原本設定好的目標。車禍後,他的雙腳無法行走、整日鬱鬱寡歡,住在純白色的病房裡整整一年,覺得自己的人生往後沒有希望,如同病房顏色,一片空白。
一場車禍讓他無法行走
張國皓說,出車禍時,整個人昏迷過去,從車禍到醫院急救的過程,完全不記得。當他再度醒來時,只覺得雙腳異常地麻,用手碰一下腳,沒感覺,再碰一下,還是沒任何感覺。心急的詢問護士況狀,護士不願回答,請他找醫師要答案,但醫師也遲遲不肯回應這些問題;後來,張國皓才知道,家人擔心他無法接受雙腳無法行走的事實,請求醫護人員幫忙隱瞞。
住院一年後才開始復健
一年後,張國皓出院了,開始了他的復健生活。為了復健,他在醫院附近找房子,每天起床睜開眼就是去復健,生活完全與醫院綁在一起,哪裡都去不了。曾經有一度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將是「起床復健、回家睡覺」的無限循環。正值愛玩又熱血的20歲,他不知道自己如何能接受往後的幾十年都過著這樣的生活?
機器人腳讓他重新行走
行走,這件我們習以為常的小事,對於張國皓這樣的傷者,看似遙不可及;然而,原以為不能再行走的張國皓,卻透過機器人穿戴式動力外骨骼系統的協助,讓他能夠重新感受到行走的喜悅!
練習幾個月就熟悉操作
一開始穿上機器人腳,張國皓吃盡苦頭;他說,穿上機器人腳後,因為軀幹與雙腿無力,無法跨出步伐,加上對於機器不熟悉,一瞬間,痛苦與挫折感席捲而來。眼看著其他學員穿著機器人腳行動自如,張國皓羨慕在心裡,心中同時燃起一股鬥志;經過不斷的練習,幾個月後,在課程後段,他已相當熟悉機器人腳的操作,踏出平穩的第一步。
重新找回自信
張國皓說,因練習走路,現在的平衡感與軀幹肌力較強壯,站立時不再搖晃、跌倒,除了生理層面的改變,更讓張國皓增加了自信心。他說:「以往坐著輪椅時,別人總是得低頭看著我,我得抬頭望向對方;當我能夠站立、行走時,我重新找回自信,這是受傷以來最大的改變!」
走出燦爛人生
受傷之後,無法行走的事實讓他喪失信心與希望,連未來的目標在哪裡都不知道;以為自己的人生從此黯淡的他說,花了三年的時間走出陰霾,未來希望可以讓其他傷者、家人,看到他穿著機器人腳的樂觀模樣,也要再度走出自己的燦爛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6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本土疫情延燒近一個月,民眾大多選擇「自主封城」避免非必要外出,生活長期受限使人感到焦慮,有些人選擇用美食來彌補、撫平不能外出的遺憾,但這樣真能有效減壓嗎?夏子雯營養師呼籲,高油脂、高糖食物可能會讓人短暫感受到愉悅,但長期下來會對身體代謝產生負擔,應適量食用。外送炸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27)日新增88名本土個案、境外移入1例、9例死亡案例,南台灣爆發Delta變種病毒群聚感染,外界關心防疫警戒是否因此升級?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沒有升4級的準備。」 ▲6月27日新冠確診病例及解隔離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屏東秘魯返...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27)日新增88名本土個案、境外移入1例、9例死亡案例,南台灣爆發Delta變種病毒群聚感染,外界關心防疫警戒是否因此升級?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沒有升4級的準備。」 ▲6月27日新冠確診病例及解隔離情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屏東秘魯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四十五歲張先生,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在公司提供的健康檢查中,有一項糞便潛血檢查顯示陽性,加上平常也喜歡吃油炸燒烤類的食物,因此擔心的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但張先生耳聞長輩或朋友說大腸鏡過程會相當疼痛,因此馬上就要求要做無痛式的,但因張先生本身有慢性氣喘,平常就需要用到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