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17歲男生一到半夜、一餓就胃痛! 驚見4大腸胃疾病同時上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病不只愛找壓力大又作息不正常的上班族們,現在連青少年病號也爆增!學測、指考的考季,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就一口氣診治多名16、7歲的男女學生,同時冒出十二指腸潰瘍、胃發炎、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

其中一名17歲男學生,過去2周以來,常常半夜胃痛,且只要一肚子餓,肚子就開始疼痛,一開始靠吃胃乳緩解症狀,直到被母親帶著就醫檢查,才發現已經有胃食道逆流、糜爛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幽門桿菌亦呈陽性。

台灣青少年腸胃問題一籮筐!邱展賢指出,青少年正值青春期身體發育改變,面對課業壓力、胃腸疾病發生的機率逐漸增加,容易出現腸胃功能症狀,常見包括便祕、腸躁症及胃絞痛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症狀持續超過2周以上,便得懷疑有長期慢性腸胃疾病,如消化性潰瘍、幽門桿菌、胃食道逆流等問題,需要醫師進一步檢查及診斷。

邱展賢說,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原因多與幽門桿菌有關,在台灣,幽門桿菌感染率,15到18歲有21.5%;青年有21.1%、成人有54.4%。其症狀主要是上腹部痛,肚臍以上的位置感到絞痛或灼痛,較常在肌餓、飯後或晚上時候發生,容易有噁心、嘔吐、打嗝或感到胃脹,體重無故下降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也是青少年常見的腸胃問題之一,邱展賢提醒,症狀像是飯後上腹不適、吞咽困難、進食疼痛、吐胃酸感覺、胸口灼熱或胸骨下方疼痛,患者常以「火燒心」來形容,且有些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的症狀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

邱展賢強調,門診觀察,青少年的消化性疾病發生原因與生活壓力緊張,飲食習慣不規律,個人胃酸分泌較高的體質,幽門桿菌及消炎止痛藥物服用等因素息息相關。尤其,不少青少年考試壓力大,課後補習飲食不規律,一有腸胃痛的症狀,常自行吃止痛藥,長期下來可能引起慢性腸胃疾病的症狀加重,甚至產生藥物性潰瘍的問題。

醫師建議,青少年若有不明腹痛、腹脹、腹瀉,合併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慢性貧血、夜咳、慢性鼻炎或鼻竇炎、慢性氣喘或聲音沙啞等症狀時就要小心,最好就醫對症下藥,避免症狀惡化,同時改善生活飲食習慣,才能徹底根治。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聘外籍看護工的這21萬家庭注意了! 12月起衛福部開放新服務

口腔癌成台灣青壯年殺手! 一旦罹癌整整少了20年壽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產武漢肺炎疫苗即將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宣布「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上線,預計招募2萬人以上,短短半小時全台就超過百人登記。指揮官陳時中特別向大家表達感謝,並表示,台灣民眾一直對於公益參與都非常熱心。他強調,這是全民運動,期盼大家一起努力完成。「COVID-19疫...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案582至585),其中3例自印尼入境,1例自比利時入境。陳時中表示,案582、584、585均為印尼籍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10月28日自印尼搭機來臺工作,入境後分別前往國內3處集中檢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韓國近期新冠肺炎的本土病例爆不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1)日親自宣布,因為韓國持續出現療養設施、職場、學校、教會群聚感染事件,本土病例呈現上升趨勢,且已連續2周超過中低風險分級標準,因此即日起,將韓國自中低感染風險國家移除。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各國感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加速國內3支國產新冠肺炎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腳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1)日宣布首度由政府出面招募受試者,目標要募2萬人,透過記者會直播公布訊息跟網址後,短短半小時就有百人搶登記。由於保證打得到疫苗,你也心動了嗎?跟著4圖表一步步搞懂怎登記、加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