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幼兒皮膚反覆搔癢紅疹脫屑 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在作怪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季節漸入冬季,天氣變化劇烈,是許多皮膚症患者的惡夢,尤其是家有異位性皮膚炎幼兒的家長,更是心力交瘁。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症狀有搔癢、紅疹、皮屑、苔癬化(病灶粗糙)等,嚴重發作期還會因搔抓過度而有組織液流出。其實,在中醫的觀點裡,肺主皮毛,若幼兒患有異位性皮膚炎,建議即早開始調理肺氣。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根據門診的觀察,手肘內側、大腿內側、鼠蹊部、臉部,特別是嘴唇周圍,都是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發作部位,部分幼兒還合併有鼻子過敏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鼻塞,甚至氣喘等。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因多半是肺脾肝腎系統不健全,導致代謝不平衡,最終透過皮膚症狀反應出來。因此,中醫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以調理內在體質為主,健脾怯溼、宣發肺氣、調整肝氣,同時輔以中藥膏止癢,達到改善症狀的目的。


對於急性發作期,到底該不該以西藥的類固醇壓制症狀?鄭愛蓮解釋,若幼兒已有在使用類固醇,其實並不建議貿然停藥,以免症狀猛然爆發,幼兒如果因搔癢難耐,晚間睡不好,導致免疫力下降,更不利於體內修復。一般會建議逐漸減少類固醇用量,只要於睡前使用即可。平時除了內服中藥調理,外用中藥膏止癢,亦可在乾燥部位塗抹凡士林、橄欖油等,達到保溼的作用。


鄭愛蓮提到,她曾在門診中收治1名國中生,患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多年來反覆發作,特別是手肘內側與膝蓋內側,常常流出組織液,讓他困擾不已。直到接受中醫治療後,經過半年持續每日清潔病灶,同時輔以中藥調理脾肺,才獲得顯著的改善,且之後多年再無發作。


除了內在調理以外,鄭愛蓮強調,皮膚病症最忌諱患部不乾淨,因此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時,一定要注重每日清洗患部,可以用溫和的無患子肥皂或中藥皂清揉搓洗後,再敷上藥膏。門診中,常見許多家長因捨不得幼兒疼痛哭鬧,沒有做好清潔,而導致感染,拖延病程,得不償失。


在日常生活的部分,由於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幼兒肌膚都較敏感,因此家中應避免飼養寵物。飲食上,建議暫停食用海鮮類,包含海帶、海苔等,水果則因屬「生食」,亦需控制食用的份量。


最後,鄭愛蓮提醒,家中嬰幼兒的肌膚若有出現反覆搔癢、紅疹、皮屑等症狀,家長就要合理懷疑幼兒是否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並即早就醫治療。特別是嬰幼兒的肌膚尚在發育階段,代謝相較於成年人來得好,是較佳的調理時機,一旦拖延,經反覆發作,成年後病灶處的肌膚多半已苔蘚化,不僅治療不易且時程較長。建議把握嬰幼兒的黃金治療期,調理體質,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更多NOW健康報導
▸清粥小菜防三高? 營養師:蛋白質不足恐肌少症上身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穿戴裝置準不準,國家開啟認證機制!對運動愛好者而言,穿戴裝置相當重要,特別是心跳速率數據,是判斷運動成效重要依據,但市面商品琳瑯滿目,監測數據是否準確,一般消費者很難得知,教育部體育署與工研院合作,推動認證計畫,能作為民眾購買依據外,也是設置「科技體適能檢測站」重要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氣象局發出訊息,周五前北部與東北部都是溼冷天氣,雖然周末天氣稍微回穩,但下周一開始,臺北市最低溫度恐怕下探15度。許多人最近感受到明顯寒意,下班回家洗個熱水澡是許多人的取暖方式之一,但水溫太高或洗澡時間太長,都有可能導致皮膚損傷,引發乾癢等不適症狀,取暖不成反倒增加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期處於腦疲累狀態,不僅身心無法好好放鬆,也可能使疾病找上門,但為何容易出現腦疲累呢,其實與個性息息相關;耶魯大學神經與精神學博士,同時也是韓國腦科學權威專家的李時炯指出,雖精神科的診斷基準上,並沒有所謂特別容易腦疲勞的個性,但根據臨床經驗,仍有幾種個性類型的人比一般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