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8歲女再生不良性貧血 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救命

18歲女再生不良性貧血 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救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18歲徐姓少女,去年4月發生猛爆性肝炎,併發重度再生不良性貧血,後續採以免疫抑制治療,但未見療效,加上持續全血球嚴重低下、頻繁輸血,並合併免疫功能不全,反覆發燒,確診為敗血症、菌血症、頸部軟組織感染及侵襲性黴菌肺炎,因此後續轉至臺北榮總,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

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 救回不良性貧血少女

臺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高志平主任表示,徐姓少女雖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但短期內血球入無法恢復,恐將無法控制感染,且因這名少女為獨生女,即使非親屬造血幹細胞配對及移植,最快也需一至兩個月,因此經評估下,啟動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由56歲父親進行捐贈,住院不到三週,完成骨髓及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移植。

治療白血病 可選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經醫療團隊努力,徐姓少女全血球低下逐漸恢復正常,不需依賴輸血治療,目前已經順利出院;高志平表示,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能治療包括白血病、先天性或後天性造血組織疾病等,目前院內接受自體及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個案,十年來已達近千人,有逐年成長的跡象。

造血幹細胞移植 配對成功不易

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全相合的親屬捐贈者,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首選,其次為HLA全相合的非親屬捐贈者。臺北榮總內科部血液科醫師蕭樑材表示,其實要找到合適的非親屬捐贈者很困難,包括病患數量成長、出生率及捐贈風氣降低等因素,還得經過漫長等待,才可能配對成功。

半相合移植易找到捐贈者 但免疫重建速度慢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療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非常重要的方法,但若能接受異體移植的患者,相對有更多的機會,容易找到捐贈者,包括旁系親屬,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甚至患者或患者父母的表親兄弟姐妹等,都可以成為捐贈者;蕭樑材醫師表示,但目前半相合移植仍有部分阻礙還有待克服,像是造血功能恢復較慢、免疫重建速度亦慢等問題。

醫療研究持續進步 可望降低GVHD併發症

近年來通過使用移植後化學治療等策略,移植物對抗宿主反應(GVHD)的發生率已較之前低許多,因此半相合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需求,也逐漸增加,目前相關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研究,也持續努力,可望能有效降低GVHD的併發症;蕭樑材醫師表示,在沒有適當的全相合親屬移植,加上無法接受長時間等待非親屬配對成功,病患的確能選擇半相合移植,給自己多點機會,肯定能戰勝病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7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步入人口老化社會,老年人身體各項機能逐漸產生退化性疾病,在骨骼肌肉方面尤以退化性膝關炎最常見,為能促進銀髮族的健康,臺中慈濟醫院特別成立「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希望以不同治療方式與健康促進觀念,提供開刀之外的不同選擇,協助病患減緩關節的老化與病變發生。台灣65歲以上...

閱讀詳情 »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一款戴在手上的「手指朗讀機」,形狀酷似大型指環,戴在盲人的手指上隨著指頭在書本與電腦上滑動,就能辨識出字形並大聲朗讀出來,對於失明者可說是一大幅音,不再需要依靠點字書才能閱讀。這台「手指朗讀機」英文名稱為 FingerReader,是由目前最受關注的 3D 列印技術製作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從1993年至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這已顯示高齡化社會的發展已逐年上升,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智症也是現今重要的議題之一。臺灣失智協會研究指出,101年失智總人口已達近16萬人,且預計民國120年將倍增到33萬人,隨著少子化的來臨,再過幾年恐帶來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想要長高,除了胺基酸以外,「鋅」也不能少!醫師指出,倘若家中正值發育期的孩子每年身高只增加不到5公分,可能就要注意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而生長激素主要則是和胺基酸及鋅攝取有關。榮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醫師表示,保持正常作息、睡眠充足、不熬夜、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都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