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8至22歲不再是疫苗孤兒! BNT疫苗預約討論度爆棚

18至22歲不再是疫苗孤兒! BNT疫苗預約討論度爆棚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截至9月3日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為43.77%,隨著疫苗涵蓋率的增加、疫苗施打年齡層的下降,加上90多萬劑BNT疫苗到貨,疫苗的施打分配和優先順序,獲得民眾的矚目與討論。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預約疫苗」最近7日內的網路聲量輿情,以日為單位,觀察聲量漲幅的波動與變化。


18至22歲不再是疫苗孤兒! BNT疫苗預約討論度爆棚

▲預約疫苗近日網路討論聲量。(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AZ疫苗與BNT疫苗接種規劃一公布 預約疫苗話題聲量爆棚


8月3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第7期新冠肺炎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開放之AZ疫苗預約接種,增加開放7月19日前已意願登記選擇AZ疫苗,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23歲至28歲民眾,同時也說明BNT疫苗到貨後接種對象,將首先開放12歲至17歲對象造冊接種,其餘將優先提供18至22歲民眾預約接種,新疫苗接種流程一宣布,立刻讓討論聲量爆棚,當中對於疫苗的分配,有民眾表示各年齡層都有輪到,如「大家第1劑幾乎都打得到了」,不過對於BNT疫苗的對象規劃,也出現了些許的質疑聲浪,網友熱烈討論各廠牌疫苗的優先施打順序,對指揮中心的規劃投以高度的關注,整體討論延續了數日。


第2波討論疫苗預約的聲量高峰,則是落在23歲至28歲民眾開放預約AZ疫苗的9月3日,有成功預約到AZ的網友表示終於輪到他,不過也有部分在熱門地區的民眾,表示「台北都額滿約不到」、「新竹市的一下就沒了」;此外,因高端疫苗仍有庫存,至9月6日前民眾不用預約也能直接施打,讓高端疫苗的施打意願再次受到熱議,雖預約疫苗的聲浪已趨緩,但疫苗的施打順序與狀況依然受到國人矚目。


18至22歲不再是疫苗孤兒! BNT疫苗預約討論度爆棚

▲BNT疫苗施打順序網友討論輿情。(圖/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提供)


BNT疫苗接種順序引發熱議 18至22年齡段討論最多


預約接種相關討論中,關於「BNT疫苗接種順序」話題討論熱烈,網友支持與反對的立場參雜,其中「認同年輕族群先打BNT疫苗」的民眾,普遍認為因年輕族群尚未輪到疫苗施打,優先施打BNT疫苗是可接受且合理的,說到「18-22哪裡是優先名單,他們是最後排到的人欸」,也有不少網友質疑22歲以上未接種的民眾,是因爲當初未勾選意願或挑選疫苗廠牌,才導致尚未打到疫苗的狀況,提到「我40歲至少有3次機會施打了,你已經錯過幾次機會了?」。


而另一方面,「不同意年輕族群先打BNT疫苗」的民眾則有不同的觀點,就有網友表示「12至17歲只能打BNT可以理解,18歲至22歲為何不能照排序打AZ?」,認為可接受無法施打其他疫苗的年輕族群,成為施打BNT疫苗的優先順位,但不能理解可接種其他疫苗年齡層,卻能優先施打的原因。此外,也有無法施打AZ疫苗的第9類民眾,表達自己不在優先施打BNT疫苗順位的無奈。


無論你願意施打哪種疫苗,施打疫苗後仍要遵守防疫規範,落實社交距離及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保護自己也是守護身邊的人。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酷夏來杯氣泡水消暑超COOL 喝氣泡水對健康有益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有位45歲的趙先生被診斷出罹患肺腺癌,遵循醫囑治療,後因為常常感到頭暈目眩,醫師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出癌細胞竟已轉移至腦部,更是晴天霹靂,腦部數顆小小的腫瘤彷彿宣判了死期將至,一般會以全腦放射治療來處理腦轉移,但會影響腦部認知功能,無法正常工作甚至需人協助日常,且先前使用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新竹報導】1名出生體重不到1,500公克的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還沒待滿30周,就迫不急待離開子宮這個天然保溫箱,讓接生的婦產科診所緊急轉診,由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密切觀察有無合併症與併發症,直到終於養足體重可以平安出院,醫師提醒未來仍要持續回診追蹤。   新生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謝謝大家,我要繼續打鼓當音樂家。」患有線狀體肌肉病變的連敏哲,努力克服疾病困難,賣力在台上揮灑鼓藝,更拿下獎學金!財團法人王月蘭慈善基金會王文洋董事長以大媽之名創辦的「財團法人王月蘭慈善基金會」,近10年來已扶助逾千名弱勢學童,今年更首度開辦月蘭獎,挑選出12位優秀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詹舒婷/台北報導】根據統計,我國年增1萬3000多名肺癌患者,儼然已成為台灣新國病,其中以罹患非小細胞肺腺癌占多數。如為基因變異,則可使用標靶藥物,但平均使用1年就會產生抗藥性。   臺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張基晟主任表示,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都建議吃標靶藥物治療肺癌,差別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