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9歲以上8成水果攝取不足 影響腸道運作恐危害免疫力

19歲以上8成水果攝取不足 影響腸道運作恐危害免疫力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19歲以上民眾約有8成水果攝取量不足,15歲以上民眾如果1天吃不到1份水果,90%都沒辦法天天排便,換句話說,台灣人因水果攝取不足,嚴重影響腸道運作,導致免疫力低下、情緒不穩、內分泌失調等重大健康威脅,董氏基金會提醒,想吃點心,水果就是最好的選擇。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組長陳醒荷表示,國人水果攝取相當不足,粗略分析原因,男性覺得沒有人幫忙準備,女性則覺得準備麻煩,大部分民眾覺得,如果負責採買的家人沒準備,就不會特別買來吃。如果是年長者由於牙口不好,可以吃的水果種類也就比較少,吃水果的慾望也就降低。


腸道益生菌需要水果的膳食纖維,才能創造出有益生長的環境,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彥博強調,腸道菌叢及腸道環境不穩定,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包含腸躁症,腹瀉、便秘、腹痛等腸胃功能性障礙,免疫力功能受影響經常感冒,自律神經、中央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影響身心平衡。


王彥博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25至31克膳食纖維,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木瓜、藍莓、奇異果等,例如奇異果已證實其多酚萃取物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病原體,並促進益生菌生長。


西班牙1份2012年研究發現,經常攝取不健康的高油高糖食物,例如漢堡、比薩、甜甜圈、可頌等,恐怕提高憂鬱症發生風險,董氏基金會2019年調查也發現,國小學童攝取越多零食、油炸物、含糖飲料,越容易亂發脾氣、肚子不舒服,且呈顯著正相關。


陳醒荷說,在吃飽飯的當下,要再額外吃水果,很多人可能都吃不下,但是餐與餐間如果肚子稍餓的時候,很多人會用比較不健康的食品當作點心,熱量高、營養成分少,不知不覺就造成體重增加。假使把水果當作點心,正好可以填補肚子餓的空缺,同時補充水果的眾多養分,對血糖穩定與培養腸道益生菌,都有相當的好處。


董氏基金會提醒,在日常飲食中,如兩餐間,可補充高營養密度、富含膳食纖維、酵素、植化素的水果,奇異果、木瓜、鳳梨、藍莓、葡萄、柳橙等。可以同時兼得健康與美味,不用在2者中做選擇,其中水果內的酵素能幫助分解肉類、豆類蛋白質,促進消化吸收;植化素則能抗氧化、調節免疫力,均衡營養、增進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5大便秘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 日研究: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家長跟孩子長時間無法外出,待在家裡大眼瞪小眼,想花錢送孩子去安親班或才藝班都無法去,父母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其實有個已經有大量科學研究證實對孩子有多方面益處,且不用多花錢的活動卻又常被遺忘的,那就是「親子共讀」,其除了提升孩子發展能力、增進彼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南報導】多年來台灣透析(洗腎)病人的發生率與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全國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也是逐年攀升,隨之而來的併發症,不僅深深地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亦會增加病人的罹病率與死亡率,其中高血磷及營養不良對病人病程有十分顯著的影響。而日常飲食的控管嚴謹與否,更是影響慢性腎臟病惡化的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18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45歲以上的年齡族群,無論男女,皆有超過 50%以上都有過重、甚至是肥胖的問題。對於愛美人士而言,肥胖帶來直接最大的影響無非就是外觀上的影響,導致穿衣服風格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一名男子在春節前嚴重腹瀉長達5天,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就醫並因急性腸胃炎住院。住院時左眼突然看不到,右眼卻看的清清楚楚。眼科醫師緊急會診檢查發現他左眼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為「眼中風」,原本1.0的視力幾近於零,緊急進行高壓氧治療,1小時後恢復部份視力。醫師指出,因當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