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19歲以上8成水果攝取不足 影響腸道運作恐危害免疫力

19歲以上8成水果攝取不足 影響腸道運作恐危害免疫力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19歲以上民眾約有8成水果攝取量不足,15歲以上民眾如果1天吃不到1份水果,90%都沒辦法天天排便,換句話說,台灣人因水果攝取不足,嚴重影響腸道運作,導致免疫力低下、情緒不穩、內分泌失調等重大健康威脅,董氏基金會提醒,想吃點心,水果就是最好的選擇。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副組長陳醒荷表示,國人水果攝取相當不足,粗略分析原因,男性覺得沒有人幫忙準備,女性則覺得準備麻煩,大部分民眾覺得,如果負責採買的家人沒準備,就不會特別買來吃。如果是年長者由於牙口不好,可以吃的水果種類也就比較少,吃水果的慾望也就降低。


腸道益生菌需要水果的膳食纖維,才能創造出有益生長的環境,台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消化內科主治醫師王彥博強調,腸道菌叢及腸道環境不穩定,可能會引發健康問題,包含腸躁症,腹瀉、便秘、腹痛等腸胃功能性障礙,免疫力功能受影響經常感冒,自律神經、中央神經、內分泌系統失調影響身心平衡。


王彥博建議,每日應至少攝取25至31克膳食纖維,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如:柑橘類水果、木瓜、藍莓、奇異果等,例如奇異果已證實其多酚萃取物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病原體,並促進益生菌生長。


西班牙1份2012年研究發現,經常攝取不健康的高油高糖食物,例如漢堡、比薩、甜甜圈、可頌等,恐怕提高憂鬱症發生風險,董氏基金會2019年調查也發現,國小學童攝取越多零食、油炸物、含糖飲料,越容易亂發脾氣、肚子不舒服,且呈顯著正相關。


陳醒荷說,在吃飽飯的當下,要再額外吃水果,很多人可能都吃不下,但是餐與餐間如果肚子稍餓的時候,很多人會用比較不健康的食品當作點心,熱量高、營養成分少,不知不覺就造成體重增加。假使把水果當作點心,正好可以填補肚子餓的空缺,同時補充水果的眾多養分,對血糖穩定與培養腸道益生菌,都有相當的好處。


董氏基金會提醒,在日常飲食中,如兩餐間,可補充高營養密度、富含膳食纖維、酵素、植化素的水果,奇異果、木瓜、鳳梨、藍莓、葡萄、柳橙等。可以同時兼得健康與美味,不用在2者中做選擇,其中水果內的酵素能幫助分解肉類、豆類蛋白質,促進消化吸收;植化素則能抗氧化、調節免疫力,均衡營養、增進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5大便秘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 日研究: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享清福,本身雖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但平時都有穩定服藥控制,且經常跟朋友爬山運動,幾乎很少生病,女兒也經常抽空陪媽媽聊天,也會按摩抒壓,但今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查資料竟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 肝臟多數發現已是中晚期...

閱讀詳情 »

你是否也常聽到周遭親友,由於方便或著重在去油力等因素,習慣用一顆肥皂從頭洗到腳?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曉育提醒,盥洗時需要多加確認肥皂本身的用途,有些人喜歡將標榜成分「純天然」的水晶肥皂拿來清潔身體或頭皮,然而,天然並不代表「溫和」或「適合」。一般用來洗衣的洗衣皂酸鹼值約介於9-10之間,已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25歲科技業女性,下肢到膝蓋出現水腫和多處紅斑及傷口,半年尋遍各醫療院所,病況未改善,進展至雙腳嚴重水腫、腳趾末梢紫黑色、多處傷口潰瘍及咳血、呼吸困難,發燒、左手冰冷麻痛、血壓下降,輾轉至臺中榮總急診就診。多項腎臟併發症 合併血栓和衰竭臺中榮總腎臟科黃士婷醫師透過血...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連假剛結束,你今天上班精神好嗎?連假常常很多人趁天氣好出遊趕行程,或是熬夜追劇、通宵打電動,反而沒有把握機會好好休息睡覺,造成上班第1天反而更累、效率差。 家醫科醫師蕭伶茲在FB紛絲專頁表示,現今人類的生活睡眠不足相當普遍,甚至有人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但其實睡眠對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