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2/3糖尿病控糖不當 併發症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2 3糖尿病控糖不當 併發症風險高

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許多病友不積極控制血糖。最新報告顯示,台灣糖尿病人血糖控制達到目標(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比率僅1/3,表示2/3的病人以為自己有治療,卻持續處在糖尿病併發症的高風險中。

控制血糖用藥多選擇 新藥副作用少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陳擇穎醫師表示,這十年來血糖用藥發展突飛猛進,台灣陸續引進了3種新藥,比起傳統藥物有不少優勢。腸泌素分解酶抑制劑(DPP4 inhibitor)最早引進,副作用很少、不易低血糖,使用經驗良好,是目前主流用藥。

最新引進的腸泌素類似物(GLP-1 agonist)及鈉糖受器阻斷劑(SGLT2 inhibitor,俗稱排糖藥),最大特色是兩者都有降體重的作用,還有包含降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保護腎臟等優點。

不應一味追求新藥 個人合適最重要

腸泌素類似物需透過針劑施打,民眾接受度較低。然而現在開發出1周施打1次的劑型,方便使用。鈉糖受器阻斷劑為口服劑型,接受度較高,不過需注意副作用,如生殖泌尿道感染風險或利尿效果。

陳擇穎醫師表示,藥物新發展給予糖尿病患更多治療選擇,但並非所有新藥都適合個人使用,也並非舊藥不好,健保給付上也有限制。若糖尿病患發現血糖控制不佳、易發生低血糖或其他用藥不適,建議和醫師討論或至新陳代謝科門診詳細討論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骨鬆治療,已經持續長達多年,怎卻不見骨鬆密度好轉?一名七十二歲的陳姓老婦,十年前,發現骨質密度出現問題,便立即展開治療,不料,日前外出,不小心輕摔了一跤,竟造成骨折,行動不便花了長達三個月,才恢復過往行動力,讓老婦大感意外,怎麼努力治療骨鬆十年,骨質密度還是猶如雞...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小小年紀,腸子竟然長瘜肉!台中一名年僅十歲的女童,兩年前開始,常常不明腹痛,日前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女童長了一顆大腸瘜肉,且因瘜肉過大,引發大腸疊套,所幸經手術開刀後,目前已無大礙。  瘜肉之大 讓大腸出現疊套 原本就長期有腹痛症狀的女童,日前劇痛...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走在街上,只要留心觀察,不難看見,迎面而來的路人,不少人手上都擒著一杯手搖飲料,大口大口的用力暢飲,再往販售甜點的精緻咖啡店,潔淨的落地窗看去,鬆餅、蛋糕幾乎成為每一桌上,不可缺少的必點品項!是的,台灣早已進入,只要一天不碰糖,渾身就不對勁的「糖癮時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由於息肉早期沒有明顯的徵兆,許多患者直到腹痛、血便等異常症狀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已有息肉產生。就有一位19歲男生,因腹瀉又伴隨劇烈腹痛求診,檢查發現竟長了四公分的大腸息肉,令醫師感到訝異,詳細問診後才發現原來患者每天早餐都是以漢堡、薯條為主,加上父親也曾罹患大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