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3C產品當保母,小心養出過動孩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3C產品當保母,小心養出過動孩子

隨著科技進步,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琳瑯滿目,有些家長照顧孩子時,會使用3C產品防止孩子大吵大鬧,尤其在外聚會時,只要將平板或手機交給孩子滑動或觀看影片,孩子就能立刻安靜。3C產品看似是優秀保母,但可能會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傾向等更大的傷害。

一名4歲戴小弟被幼稚園老師寫聯絡簿反映,上課期間會有擅自離座的行為,無法專心聽課,建議家長協助就醫。媽媽看了相當擔心,心想兒子會不會是過動兒?趕緊帶孩子至復健科門診,經醫師評估確實有過動傾向,轉介復健治療後,專注能力明顯改善。

工作繁忙難帶孩子 「3C保母」易使孩子過動

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何政峰表示,評估發現戴小弟無法久坐,專注力持續度不夠並有衝動行為。藉由團體的動態感統活動並搭配有趣認知教具,滿足孩子的動態需求並提升專注力。另外戴小弟的父母忙於工作,又有2歲妹妹要照顧,因此常讓戴童看電視或是玩平板,形成「3C保姆」情形。長期下來,戴小弟活動量不足,又不斷接受聲光刺激,造成上課期間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衝動等行為。

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2歲前不應該讓孩子看電視或影片。人類2歲以前的大腦發展迅速,會先大量隨機製造出神經元連結,之後會依照其真實的感官經驗,自動修剪、消除用不到的連結,只保留需要用的。孩子接觸數位媒體的時間愈長,從事其他活動時間相對少。根據研究顯示,孩子最好每天能有1個小時左右的運動量,而且強度要夠。

提升孩子的活動量 制定合理使用網路時間

臨床上,職能治療師設計一連串的動態活動,藉由彈跳、攀爬、翻滾、衝刺、搖動等豐富的動態刺激,來提升孩子的活動量。畢竟動得夠,才靜得下。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人手一機的時代浪潮難以避免,陪伴孩子面對網路是一場長期抗戰,父母必須教導孩子培養使用網路的正確價值觀,制定合宜的使用時間,才不會讓孩子的症狀加劇,造成學習落後、人際互動不佳。

 

【原文章請見:3C產品當保母 恐養出過動孩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雖然國內流感疫情穩定下降,但仍在流行期,且近期早晚溫差較大,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應持續加強個人手部衛生、咳嗽禮節,並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措施,避免病毒人際往來傳播。 流感感染及死亡病例 以B型為多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類流感門急診類就診人次為1...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六旬莊姓婦人長期患糖尿病,近日定期回診時抽血檢查,發現磷鉀及尿酸突然竄高。原來莊婦使用生酮飲食減重,這段時間幾乎不吃飯,以肉、蔬菜為主食,幾週下來雖瘦了3公斤,但加重腎臟負擔,甚至誘發腎結石。 糖尿病患者應均衡飲食、控制蛋白質攝取 近年生酮飲食減重法風行,因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喜好舞蹈的國中女學生是全國舞蹈競賽選手,一個月前無外傷、原因不明,突然右腳踝及腳底疼痛,無法正常行走,只能踮腳尖走路。經四處求醫,復健、針炙、超音波治療都沒有改善。女學生失去角逐競賽機會而鬱鬱寡歡,經過震波治療後,已恢復健康,重登舞台。 肌肉、韌帶機能失調 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63歲的陳伯伯非常重視身體健康,平時只要稍微便祕,就自行服用瀉劑、大黃等藥品;覺得體力不佳時,補充綜合維他命。房間桌子上放滿鈣片、維他命、腸胃藥等保健食品,不舒服時便拿起來吃。然而保健食品服用方式錯誤可能造成偏食、劑量超標、降低其他藥物療效。 維他命A、B、C、D...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