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期腸癌婦怕染疫不回診 拖到肛門流膿就醫發現已第4期

3期腸癌婦怕染疫不回診 拖到肛門流膿就醫發現已第4期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金門有1位57歲婦人在2年前確診第3期直腸癌,立刻用電療與手術切除腫瘤。然因疫情警戒,當事人又是金門人,擔心把病毒帶回金門才不敢到本島回診;直到9個月後腫瘤復發擴展,肛門與會陰部流出膿與不明分泌物,才發現腸癌已經達到第4期!


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腸癌 國內10大癌症連續居冠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4年為國內10大癌症之冠,但篩檢量已經降低15%。楊純豪教授表示,臨床發現近年疫情造成民眾篩檢意願下降,更有2成患者可能延誤治療,晚期確診比例可能上升。


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大腸癌死亡率相當高,及早篩檢腸癌是當務之急。目前衛福部贊助50到70歲民眾做潛血檢查,只要取得檢體並送回機構便可做檢查,即使是陽性也不代表確診,須執行大腸鏡檢查才能確診。早期治療腸癌的存活率高達90%,依照健保規範,1至4線接力治療,讓患者打到較多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與疾病穩定期更長。


標靶藥物問世 第4期不是末期


過去腸癌患者聽到第4期多會以為是末期,甚至出現放棄治療的念頭。不過現在可使用不同化療與標靶藥物組合,第1線總緩解率達7成,疾病控制率達9成,可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聖捷建議民眾可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下降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第1線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到第3線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患者接力治療,使用最多健保標靶藥物,延長整體存活期。


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世慶表示,疫情嚴重時因不敢到醫院,使得疾病急速惡化造成併發症;前面的案例即是因為當事人擔心「將病毒帶至零確診的金門」而不敢到本島回診。現在疫苗接種比例高,即使Omicron疫情蠢動,進醫院的風險也比早期低,張世慶醫師鼓勵民眾按時檢查,以免錯過早期發現的機會。


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蔣鋒帆表示,早期防治相當重要。國內3個病友協會長期推動大腸直腸癌衛生教育,增加病人對疾病的瞭解,同時提醒8成癌症因生活與飲食等後天因素有關。他建議民眾注意症狀,像是腹痛,大便帶血與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便秘或腹瀉)是3大常見症狀;其他有糞便變細、頻繁便秘或腹瀉、體重減輕、貧血以及可摸到腫塊等症狀。最後是預防之道:維持健康飲食與生活,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病主法》邁入3週年 你了解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現代女性愛美,除了想要擁有如藝人的標緻臉蛋,連身材也要斤斤計較,近來更有許多產後婦女,想改善胸部萎縮下垂問題而前來求診,醫師表示現代女性的訴求,除了罩杯升級外,更強調胸型的自然與美感,因此合理的選擇隆乳材質,與醫師仔細溝通目標及期待值,才能完成心目中理想雙峰。 隆乳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困擾嗎?很多銀髮族會因為退化性關節炎而有關節痠痛的問題,想要緩解痠痛,其實也可以靠食物來緩解;營養師即建議,除了要多吃新鮮蔬果之外,還可多吃兩大類食物,其一為辛香料食材,其二為具有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多吃新鮮食物+辛香料食材 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很討厭塞車嗎?塞車不但讓人心情很差,還會讓外面交通空汙滲入車內,傷害身體健康。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車子塞在車陣中,或在等紅燈時,車內的汙染物濃度會比車子移動時更濃。 塞在車陣時 千萬不要開窗 研究學者建議,如果想避免車外空汙入侵車內,塞在車陣時,千萬不要開窗,在車內開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劉爺爺一頓飯下來跑了3、4次洗手間,劉先生才發現爸爸似乎為頻尿症狀所苦,帶著爸爸就醫檢查,診治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告訴劉先生,因為攝護腺肥大,已經影響到膀胱功能,爺爺忌於就醫,才會出現頻尿、尿急,甚至尿失禁的症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合併使用能使攝護腺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