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期腸癌婦怕染疫不回診 拖到肛門流膿就醫發現已第4期

3期腸癌婦怕染疫不回診 拖到肛門流膿就醫發現已第4期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金門有1位57歲婦人在2年前確診第3期直腸癌,立刻用電療與手術切除腫瘤。然因疫情警戒,當事人又是金門人,擔心把病毒帶回金門才不敢到本島回診;直到9個月後腫瘤復發擴展,肛門與會陰部流出膿與不明分泌物,才發現腸癌已經達到第4期!


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腸癌 國內10大癌症連續居冠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4年為國內10大癌症之冠,但篩檢量已經降低15%。楊純豪教授表示,臨床發現近年疫情造成民眾篩檢意願下降,更有2成患者可能延誤治療,晚期確診比例可能上升。


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大腸癌死亡率相當高,及早篩檢腸癌是當務之急。目前衛福部贊助50到70歲民眾做潛血檢查,只要取得檢體並送回機構便可做檢查,即使是陽性也不代表確診,須執行大腸鏡檢查才能確診。早期治療腸癌的存活率高達90%,依照健保規範,1至4線接力治療,讓患者打到較多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與疾病穩定期更長。


標靶藥物問世 第4期不是末期


過去腸癌患者聽到第4期多會以為是末期,甚至出現放棄治療的念頭。不過現在可使用不同化療與標靶藥物組合,第1線總緩解率達7成,疾病控制率達9成,可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聖捷建議民眾可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下降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第1線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到第3線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患者接力治療,使用最多健保標靶藥物,延長整體存活期。


大腸直腸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世慶表示,疫情嚴重時因不敢到醫院,使得疾病急速惡化造成併發症;前面的案例即是因為當事人擔心「將病毒帶至零確診的金門」而不敢到本島回診。現在疫苗接種比例高,即使Omicron疫情蠢動,進醫院的風險也比早期低,張世慶醫師鼓勵民眾按時檢查,以免錯過早期發現的機會。


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蔣鋒帆表示,早期防治相當重要。國內3個病友協會長期推動大腸直腸癌衛生教育,增加病人對疾病的瞭解,同時提醒8成癌症因生活與飲食等後天因素有關。他建議民眾注意症狀,像是腹痛,大便帶血與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便秘或腹瀉)是3大常見症狀;其他有糞便變細、頻繁便秘或腹瀉、體重減輕、貧血以及可摸到腫塊等症狀。最後是預防之道:維持健康飲食與生活,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積極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病主法》邁入3週年 你了解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相關推薦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我常在演講時和大家提到這個問題:「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請想想看,馬桶壁有多光滑?糞便卻能沾黏上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糞便會黏馬桶的人,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常吃高油脂和高...

閱讀詳情 »

1.巧防暈車 在上車前1小時,用新鮮的橘子皮,向內折成雙層,對準鼻孔,用手指擠提捏橘子皮,皮中就會噴射出無數股細小的橘香油霧並被吸入鼻孔。   在上車後繼續隨時擠壓吸入,可有效地預防暈車。 2.巧治凍瘡 將橘皮用火烤焦,研成粉末,再用植物油調均勻,抹在患處。   3.巧治慢性支氣...

閱讀詳情 »

通常小孩子大約近視幾度舉要開始配戴眼鏡? 通常近視1000度以下可以不用配戴,如果小孩覺得上課看不清楚,可以先請老師將座位安排到前面一點的位置。100度至200度的近視,則可觀察學童有無眯眼或姿勢不良,再決定是否要配眼鏡,如果同時合併有高度散光時就應考慮提早配鏡。超過200度者建議直接配眼鏡。 有些...

閱讀詳情 »

脂肪瘤是肥胖者獨有的症狀嗎?其實不然,只要是有脂肪細胞的地方,就可能會長出脂肪瘤。   王太太因為跌倒,手臂上擦出了一大片的傷口,經過多日的照顧,傷口終於癒合。 但是幾個月之後的某一天,她突然在之前受傷的部位,發現一顆軟軟的凸出物,按壓時沒有什麼疼痛感,而且還會滑動,感覺就像是一顆肉丸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