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步驟,教你避免潛在的食物過敏源

3步驟,教你避免潛在的食物過敏源
 



        食物過敏的徵兆和症狀就像指紋一樣獨特,最明顯的特徵是是發生在呼吸道、皮膚和小腸這三個地方,下表中列出的症狀都是相當普遍而且容易辨別的,不過,也有食物過敏的症狀不容易被發覺,這些通常會影響到寶寶的中央神經系統,或是腦部,譬如頭痛、焦慮、肌肉關節疼痛、易怒、愛哭、過動…等等。

 
3步驟,教你避免潛在的食物過敏源
 
        
        不同的過敏症狀,他的時間性嚴重性不盡相同,有的在吃完食物之後馬上發生,有的卻要延遲到數小時至數天後才會發生,譬如寶寶可能在餐桌上吃了顆蛋,就在跑到客廳去玩耍的同時就長了蕁麻疹,但也可能要隔了幾天才開始起疹子。有的寶寶因為吃了草莓而發生氣喘必須盡速就醫,有的寶寶卻僅有輕微的皮膚紅疹,只要擦抗組織胺藥膏即可。

        指紋終其一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食物過敏通常會因為長大而漸漸減輕或者是消失無蹤,只有少數食物過敏會越來越嚴重。其實食物過敏的發生狀況相當的複雜,以下列點:
1. 過敏食物來源可能改變,譬如本來對蕃茄過敏,但後來轉變成對芥末過敏。

2. 有些食物過敏是每當接觸某種食物即發生,有些則是因為接觸食物的頻率太高才會發生。

3. 過敏源接觸量過高才會發生

如何避免潛在的食物過敏源
當寶寶在還沒有接觸到不同食物之前,所有食物都可能是潛在的過敏源,除了一次只接觸一種新食材,並且攝取量不要太多之外,我們要如何去避免吃到會讓寶貝過敏的食物呢?

第1步 持續的飲食紀錄
所有新接觸的食物在攝取時,至少記錄四天。

第2步 嘗試刪除法
將所有食材列表,並將過敏源及懷疑可能是過敏源的食材勾選出來,而將不是的刪除,也許是以下九種最常見的過敏源: 1.乳製品、2.小麥、3.蛋白、4.花生、5.柑橘類水果、6玉米、7.黃豆製品、8.甲殼類生物、9.食品添加劑。

兩週之後,再度嘗試一次,有些食材可能因為年齡而讓其從過敏源中被移除,重複這樣的步驟,就會發現過敏源越來越少。不過還是以一次接觸一種曾經的過敏源為原則,不要短時間內嘗試太多。

第3步 再三確認
有些食材因為這次的試驗並無過敏而被刪除,但還是必須小心,因為有些過敏源可能會再度出現,因此對於曾經是過敏源的食物,都必須非常小心,勿攝取過量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 《成長百科 New Life》部落格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銀髮族如果平常缺少運動,會肌肉無力,而且會沒有平衡感,一旦有突發狀況,就很容易跌倒;所以,想要預防跌倒,很重要的關鍵就是要運動。復健科醫師建議,銀髮族最好是每天都做運動鍛練身體,訓練好體力與耐力、肌力與平衡力,才能預防跌倒。 盡量出去活動 家事不是運動 高雄長庚醫院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根據國健署去年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名列國人癌症發生率第9位,更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的第5位,每年約有3000多人罹患,好發於20至40歲的女性。 不過,根據醫師的臨床經驗,約有2至3成的甲狀腺癌患者,10年後會復發,再次使用放射碘治療也成效不彰,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平時在家由家人照顧的1歲2個月男童,確診感染輪狀病毒,初期嘔吐、拉肚子,無法進食與喝水,第二天開始反覆高燒與抽筋,伴隨心跳加快且周邊皮膚血液循環不佳。就醫時發現呼吸急促且血壓偏低,緊急給予氣管內插管以便用呼吸器輔助其呼吸,並給予點滴與強心劑靜脈注射,才能維持正常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或是你身邊的親友常會藉酒澆愁自我麻醉嗎?如果有,很可能是因為成人過動症(ADHD)引爆!根據最新調查研究顯示,台灣成人過動症盛行率大約有4%,但是就醫率卻不到1%;所以,若是經常會想藉酒澆愁,最好就醫診治,經由藥物及行為治療,可以獲得改善。 過動症就醫率不到百分之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