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5歲作業員糖尿病上身 這些習慣加快胰臟衰老恐惹禍

35歲作業員糖尿病上身 這些習慣加快胰臟衰老恐惹禍

【NOW健康 陳敬哲/台南報導】35歲張先生為工廠作業員,上班勞累,還需輪夜班,下班後倒頭就睡,幾乎沒有時間運動,且有抽菸習慣,加上飲食習慣欠佳,將含糖紅茶當成白開水,每天至少飲用一兩杯700c.c.紅茶。日前體重莫名下降,合併口渴、多尿,就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柏蒼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超過2百萬人,以第二型糖尿病居多,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最近幾年,40歲以下的第二型糖尿病發生率明顯增加。


陳柏蒼表示,40歲以下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屬於「年輕型二型糖尿病」(YOD),研究發現,這群糖友在疾病表現、治療上,與傳統中老年人第二型糖尿病族群有所不同。


國外研究證實,年輕型二型糖尿病人在血糖控制上明顯較差,也就是藥物療效較不理想,以致胰島細胞衰老速度較快,血糖不易控制,容易併發黃斑部病變等疾病,更需積極治療,控制血糖。


為何年輕型第二型糖尿病族群逐年增加?陳柏蒼分析,糖尿病與胰島素阻抗有關,而肥胖與胰島素阻抗增加息息相關。


以張先生為例,平時愛喝含糖飲料,又常吃炸雞、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常久坐、少運動,身高175公分,最胖時體重達90公斤。


陳柏蒼說,張先生初次進診時,身體質量指標 (BMI)為26.1kg/m2,血糖值為460mg/dL(正常值140mg/dL以下),眼底檢查有輕微視網膜病變,驗尿也發現白蛋白尿。


在治療年輕型第二型糖尿病上,除了維持正常生活型態,注意飲食內容,以及養成運動習慣,並控制體重。降血糖藥物則傾向血糖藥複合使用,用藥更為積極,讓病人血糖及早下降達標,維持胰臟功能的長久性。


年輕型二型糖尿病族群正值人生黃金期,且為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陳柏蒼提醒,如果體重不明原因下降,異常疲勞,口渴又多尿,務必積極就醫,確診後規律用藥,並改善飲食習慣、多多運動,才能遠離洗腎威脅。


更多NOW健康報導
▸「抗癌」大作戰!!面對癌症打擊,營養照謢成為堅強後盾!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又到了流行感冒容易引發的季節,接種流感疫苗不僅可防止感冒的發生,同時也可間接降低老人中風的發生率。桃園療養院副院長莊毓民表示,接種流感疫苗,可減少上呼吸道及肺炎感染的機會,身體狀況也能保持比較好,因此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在65歲以上的老人族群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你也想跟凱特王妃一樣在助產師的照顧下生產嗎?經過衛福部兩年的籌備,「友善多元溫柔生產醫院試辦計畫」啟動,開始試辦讓助產師重回醫院服務,提供產婦從產前到產後友善溫柔的照顧,把生產視為生理過程,不把產婦視為病人,讓產婦有較好的生產經驗。此計畫目前在國內六家區域醫院試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臺南市衛生局日前接獲家屬求助,表示兒子耳邊常聽到聲音,懷疑家人在自己的飯菜裡面下毒,且已多日沒有洗澡,繼而出現體重下降、失眠、自言自語等情形,懷疑「卡到陰」而採取民間療法,去求神問卜、收驚等等,但情況皆無改善。衛生局建議家屬求助精神科醫師,經醫師診斷後為「思覺失調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1名84歲患有糖尿病的莊老太太,5個月前左腳大足趾受傷,因久久不癒而引發潰爛,醫師建議切除膝蓋以下以免感染引發敗血症,但是莊老太太根本無法接受身體少了一隻腳,於是在10月初轉診到豐原醫院,進行足背動脈繞道手術,才保住了腳。另1名90歲的葉老太太也是因為患有糖尿病,右前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