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38愛女人自我檢測 揮別尿失禁陰霾

  據統計顯示,在40歲以上台灣女性之中,高達57%曾罹患下泌尿道疾病,且復發率高達8成以上。然而,患者的就醫比例卻非常低,女性患者更僅有14%會諮詢專業醫護,許多患者也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期,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

  為響應國際婦女節,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攜手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於今(8)日宣布成立「婦女泌尿健康守護者聯盟」,首度串聯全台30間醫院舉辦衛教講座,除了希望提高民眾對於泌尿健康問題的認知,同時推動「收放自如」網路活動,提供病患與照護者正確的疾病衛教資訊,並提供線上快速自我檢測服務,幫助民眾判斷自己是否有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

  許多人常誤以為下泌尿道疾病(例如:夜尿、頻尿、排尿疼痛等)是年長者的專利。台灣尿失禁協會理事長暨耕莘醫院泌尿科部主任廖俊厚教授指出,罹患膀胱過動症的機率的確隨年齡而增高,但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也常會受到生活型態的影響,在門診也常有30幾歲的女性病患,因下泌尿道疾病而求診。

  為鼓勵30歲以上民眾進行快速自我篩檢,婦女泌尿健康守護者聯盟提出「38愛女人」,3和8分別包含了膀胱過動症的重要評量指標,包括:3大常見症狀(夜尿、頻尿、急尿),以及每日排尿次數超過8次(含),都是高風險族群。廖俊厚強調,這些指標對男女性皆適用。

  有關膀胱過動症的3大常見症狀方面,廖俊厚補充說明,夜尿是指夜間起床排尿次數超過2次以上;頻尿則是每日排尿次數超過8次以上;急尿是突然有到急尿感且需要立即上廁所,可能有漏尿或尿失禁的情況發生。

  在台灣,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患有膀胱過動症。其中,孕婦、產後、或是正在經歷更年期的婦女,更是膀胱過動症的高危險族群。膀胱過動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大,患者很容易因此而焦慮、憂鬱、自信心低落,甚至降低工作效率或影響社交。廖俊厚提醒,只要及早就醫,多數症狀都是可以被治療的,這是降低膀胱過動症對自身、朋友及家人生活影響的重要關鍵。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2020年12月公布,乳癌已躍居全球常見癌症的第一名,取代原來的肺癌。而想預防乳癌上身,還得盯緊血糖,醫師提醒,除了家族遺傳,高血糖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發乳癌機率,比一般人提高2到4成,糖尿病前期與糖尿病的婦女,一定要注意定期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隨著世界各國陸續開始施打新冠疫苗,有公衛專家樂觀,今年10月全球有望解封。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看法保守一些,認為疫情10月底會趨於樂觀,但還不會全面解封,要全面解封得再等到明年初。COVAX提供的首批疫苗外傳下周抵台是否屬實,陳時中說「沒有否認,我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外新冠肺炎疫苗採購陸續到位,繼AZ疫苗、莫德納疫苗以及COVAX疫苗確定到手後,今(18)日採購一度受阻的德國BNT疫苗也傳出好消息,原廠聲明願意按原訂計畫供貨給台灣,還傳出國產疫苗之一聯亞生技已拿到500萬劑訂單,陳時中雖不證實此事,但他透露疫苗採購最高數量可...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40、941),分別自菲律賓及馬來西亞入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案940為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移工,今年2月3日來臺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2月16日接受檢疫期滿採檢,於今日確診;衛生單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